“湖湘工匠燎原计划”来了,看5所本科高校如何培育技能高手
专业定制式培养变“工”为“匠”
“湖湘工匠燎原计划”来了,看5所本科高校如何培育技能高手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正在进行实训,技能高手有望入选“湖湘工匠燎原计划”。
用焊枪绘就美丽人生的电焊“花木兰”易冉,把工匠精神融入血液之中的“钢铁裁缝”艾爱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参与到攻克“卡脖子”技术和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为了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2022年,湖南首次实施“湖湘工匠燎原计划”,遴选湖南农大等5所本科高校作为培养基地。“大国工匠”将如何培养?近日,记者走访了湖南部分高校,一探究竟。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黄京
【专业设置】
围绕“三高四新”,开设相关专业
湖南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南华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湖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湖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今年起,湖南省教育厅遴选认定湖南农业大学等5所本科高校作为“湖湘工匠燎原计划”培养基地,在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相关专业,安排适量招生计划,单独设置“湖湘工匠燎原计划”培养班,招收职业技能竞赛指定赛项的获奖学生。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湖湘工匠燎原计划”招生对象为在世界技能竞赛、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奖,或获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湖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的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免试专升本。
“这些专业的设置都符合‘三高四新’对人才培养方向的需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廖凯认为,不管是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还是智能制造或其他,国家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水平技术人才。他表示,能够入选“湖湘工匠燎原计划”的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在动手实操能力上都非常优秀,他们通过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将进一步强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学习,“让学生们化被动为主动,从只知道‘怎么去做’转化为‘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论结合实际,成为国家需要的工匠人才。”
【培养方案】
单独制定,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
高校将如何助力高职毕业生走上“成才”之路呢?
记者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了解到,该校为入选“湖湘工匠燎原计划”的学生制定了单独的培养方案,让他们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化装备的设计制造、设备维护、应用开发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过 3-5 年左右的工作实践,成为工匠型人才。
廖凯告诉记者,学生在校学习的两年内,学校将全面引导学生的理论学习和高层次实践训练,再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培养联盟,与企业项目直接对接,在项目中接受系统的实际工程训练。同时,将夯实学生自然科学知识、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引导学习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着力培养学生工匠意识和工匠精神,通过课堂教学、工程创客实践、企业实习、学科竞赛等多维途径构建工匠培养的教育生态系统,持续激发全体学生对机械领域的兴趣和热情,锻炼自主学习和实际动手能力。
南华大学物联网工程系主任刘立则认为,技能人才不但要有较强的实践经验,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创新意识以及系统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基于此,学院定制了“赛学”一体化的培养方案。不仅设置了公共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平台等多层次的课程体系,还在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了1个学分的学科竞赛课程,形成了以学科竞赛为抓手,课堂学习与学科竞赛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此外,学院整合创客教育、做中学等实践教学理念创建了“创客空间”,并将思政教育融合整个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考证,也在探索以证代考的新颖考核方式。
而在湖南科技大学,记者发现,其2022年“湖湘工匠燎原计划”面试内容分为中文表达、专业测试、创新能力测试、综合素质测试,面试时限为10分钟/人。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坚持把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作为面试核心的原则,选拔具有突出创新创业能力、良好技能或者实践能力的人才,确保质量,按需招生,宁缺毋滥。“‘湖湘工匠燎原计划’实行单独课程体系,单独培养方案,独立组班授课。”
【专家观点】
“湖湘工匠班”
推动工匠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
“自2021年开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开始招收‘专升本’的学生,而这些学生都是‘插班’进入本科班级学习,没有专门的培养方案。”廖凯说,今年学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设置了“湖湘工匠班”,相当于给了这部分学生一个订单式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私人”定制的培养方案,其课程设置区别于别的本科专业,“湖湘工匠班”将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视野,注重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万亚平看来,作为普通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培养当中,鼓励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当学校和社会共同培养的大国工匠出现在各行各业,当工匠精神渗透进每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岗位,高质量发展就注入了千千万万高技能人才的磅礴力量。他告诉记者,学校高度重视大国工匠人才的培养和这一计划的实施,按照“岗课赛证”融合的要求、一体化设计“专本衔接”的课程体系、量身定做的培养方案,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未来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打下牢固的根基。
工匠说
“我要义不容辞地
去担起这个重任”
“把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升到国家战略人才的培养这个层级,我觉得高度前所未有,这也是对我们一线党员大国工匠的嘱托,我要义不容辞地去担起这个重任。”10月26日,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多功能厅座无虚席,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制造二部电焊班班长易冉向同事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她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制造强国”和创新人才培养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她仿佛听到了民族复兴新征程的冲锋号。
作为一名女焊工,22年间,从初学电焊技术,到成为中车集团最年轻的电焊技师,再到赢得大奖,被德国人称为中国电焊“花木兰”,易冉经历了年轻人拼搏与奋斗的过程,最后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她累计参与8万辆新型重载高速铁路货车生产,质量全优。先后参与焊接项目试验100余项次,完成多项技术创新,推动了公司“精益+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升级,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湖湘工匠等。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