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扬:产教融合 推进湖南工业大学高质量发展
7月13日,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扬做客湖南教育政务网在线访谈,就“产教融合,推进湖南工业大学高质量发展”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钻进企业办大学
刘扬介绍,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湖南工业大学将产教融合上升到学校发展战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用三个字来总结学校钻入企业办大学的体会就是“追、汇、引”。
第一个字是“追”。2000年左右,湖南工业大学在珠三角的中山设置中山包装学院,后又迁移到东莞,更名东莞包装学院。千里追寻,在离学校、离湖南千里之外来专门建立这样一个集实践教学、技术研发和科研一体的学院,意在通过学生在这样一个包装产业的桥头堡实习来带动学生的就业。
第二个字是“汇”。近年来,学校所在地的株洲在轨道交通企业和陶瓷企业掀起了技术创新的浪潮,湖南工业大学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汇入科技创新的大潮之中,专门为这两个产业设置交通工程学院、醴陵陶瓷学院,来对接轨道交通企业和大型陶瓷产业。以2015年成立的交通工程学院为例,建院只有短短5年,但是与株洲市的轨道交通产业,尤其是龙头企业进行联合技术攻关,五年之内共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60余项,并且参与新产品研制、产业发展规划起草等1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
第三种方式就是“引”。学校与世界500强企业共同打造中国包装产业链资源聚集谷,共同建设包装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包装科研成果产业孵化中心、包装大数据中心、包装智库中心以及全国包装测试中心等。同时,通过制定行业规划和文件引领行业和产业,彰显智库作用。
学校-学院-专业纵向层面促进产教融合落地
学校要求各二级学院主动对接与本学科专业相关联的产业和企业,融合发展。每个专业都制定详细的深度引教方案,要求老师在专业教学中必须融入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和商业模式。
在专业调整方面,从根据学校资源来建专业,向根据社会需求来建专业转变。按照产业要求调整专业及专业内涵,从而使培养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结构还是在能力水平上能够满足产业的需要。
在谈到产教融合落地方面时,刘扬说:“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积极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到了三个‘转’:一是学科专业转型。二是人才培养目标转向,三是人才培养方式转变。 ”
探索现代产业学院模式 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改革
刘扬认为,产教融合综合性改革仍然面临着观念跟不上时代需要、难以突破体制机制壁垒、高校自身局限等方面的挑战。
刘扬介绍,下一步,湖南工业大学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探索现代产业学院模式。也就是说,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主导,由地方政府、产业组织、龙头企业共同参与,以董事会或者理事会管理为治理体征的这样一种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从而形成鲜明的产业教育模式。具体来讲就是要探索“合规性+产融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采用“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一套“为我所有+为我所管+为我所用”的教学资源体系。
最后,刘扬还就广大网友关注的湖南工业大学特色和优势学科专业、新高考改革背景的学校招生工作等问题做了详细解读。(杜雯雯、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