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市州、高校动态

湖南铁路科技职院打造职业院校助力扶贫新样板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0-11-06 17:35 【字体:

茶陵县火田镇墨龙村、舲舫乡洮水村及官溪村是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脱贫攻坚及巩固脱贫驻点帮扶村。近年来,在学院党委的关心关怀,帮扶工作队的精心指导下,三个村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激荡人心的历史剧,提前实现脱贫摘帽,加快建设美丽乡村。近日,记者走进这三个村庄,探访一个个脱贫攻坚的动人故事。

鸟鸣悠远,云气飘渺,一条用数千斤炸药炸出来的“天路”横亘墨龙村的崇山峻岭,直达深山腹地尧岭。“我们原来下山要绕20多公里路。新路修通后,下山只要半个来钟了。”对于墨龙村的1000余村民而言,当逢山开路的硝烟散尽,隆隆炮声的余音中,脸上流淌的热泪里尽是感动与幸福。

人多地少,山多林少,洮水村里却掀起了“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招商引资热潮,小妮屋鞋业公司、洮水村电子加工厂相继开办。“村里越来越美了,还办起了工厂,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了。”脱贫村民于香元不要再离家万里外出打工,家里老人小孩终于有人照顾了。

穷则思变,变则通。改革总需要闯一闯、试一试,原本“一穷二白”的官溪村,在工作队的带领下,大胆探索农村“三变”改革,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办企业、兴产业,带领村民奔小康,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历史不会忘记,在茶陵这片红色热土上,无数热血青年曾为国家抛头颅、撒热血。但长期以来,贫困,也是墨龙、洮水、官溪等茶陵农村未曾彻底解决的问题。不脱贫,无以告慰先烈。

如今,沧桑巨变,时代翻开新的篇章。实现脱贫后的墨龙、洮水、官溪三村正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康庄大道上踏浪前行。

回望来时路,湖南铁路科技职院派驻到三个村的市派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李平、沈凯、张亮无限感慨。他们中,有人在三年驻村的日子里几乎跑废了一台车,有人在脱贫攻坚一线接到了妻子意外离世的噩耗,有人在村民的质疑声中坚守,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铁科职院党委书记刘剑飞与村党员代表交流

一、初心映照来时路,全力推动墨龙洮水提前脱贫摘帽

早些年,初到墨龙村,不少人会因为山路弯曲、路途颠簸而晕车。“一定要改变这里落后的面貌。”2015年10月,湖南铁路科技职院党委书记刘剑飞第一次来到这里,目睹偏僻、贫乏的现状,在心里立下誓言,此后便数十次来到墨龙,与村民结下了深厚情谊。一诺千金,意味着责任,更意味着担当。在刘剑飞看来,助力脱贫攻坚,不仅仅是政治责任,更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应有行动。走访中,当问到村民最大的期盼是什么时,不少人毫不迟疑地回答:“修一条好路。”墨龙村由原江东、梯陇和麦庄三个村合并而来,其中梯陇、麦庄地处崇山峻岭,唯一的进山小路盘山而建,绵延20多公里,大型车辆进不去,村民出行极为不便。逢山开路。很快,一条6.3公里长,连通梯陇鸟岭至江东的新墨龙公路规划出来。“新路从无到有,途经很多硬石地段,必须用到炸药。”李平告诉记者,因为要爆破开挖的山体岩石太多,工程量太大,路修到一半时,施工队伍甚至提出希望退出。为此,刘剑飞带领大家多方奔走,最终,筹资548万元后,这条被当地百姓誉为“天路”的新墨龙公路全线贯通。道路通车那天,村民像过节一样庆祝,茶陵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是茶陵历史上最难修的一条村级公路。”

洮水村是湖南铁路科技职院院长戴联华的联点帮扶村,共有村民50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06人,占全村人口的五分之一。“要改变村民等靠要的思想,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戴联华每次到村里都会叮嘱沈凯,勉励他发挥村第一书记作用,带领村民蹚出一条脱贫致富新路。经过三年帮扶,洮水村产业发展起来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曾经远近闻名的问题村、后进村,一跃成为文明村、生态村。


集中处理生活污水

    3年脱贫攻坚,湖南铁路科技职院共在墨龙、洮水新修道路6.3公里,硬化村级道路12.5公里,建成进村道路会车点38个,兴建安居工程17套、易地搬迁11户,筹措160万元兴建光伏电站2座,建设村民文化广场2个,筹措21万元成立帮扶爱心助学基金,安装太阳能路灯166盏,引导4名村贤回乡创业办厂,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建成村级卫生室2个……2017年,墨龙、洮水两村先后提前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二、使命镌刻民生情,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路子

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2018年10月,湖南铁路科技职院再次派出帮扶工作队,赴官溪村开展巩固脱贫工作。湖南铁路科技职院副院长陈彬告诉记者,在总结脱贫攻坚阶段经验的基础上,学院党委班子通过实地调研,提出要以株洲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在官溪村探索“三变”改革新路子,助力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改革意味着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冲破更多艰难险阻。在学院党委的部署下,帮扶队指导官溪村聘请全国著名“三农”专家卢水生设计“三变”改革方案,成立了官溪洣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官溪村经济合作社等。此后,通过开展土地确权颁证和清产核资等工作,探索推进资源变资产;通过整合各类帮扶资金等方式,实现资金变股金;通过引导能人投资、村集体入股村民分红等方式,引导农民变股东,在探索中推动“三变”改革。

张亮告诉记者,改革初期,一些村民没有投资理念,认为钱投向产业还不如“直接发钱”。“我们扛住压力,宣讲政策,最终获得了村民的理解。”2018年、2019年,官溪村集体经济组织分别实现收益11万元、12.5万元,彻底改变了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历史。在“三变”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张亮等人在村支两委的支持下,乘势而为,完成了近5公里的村主干道硬化亮化,拉通了4条通组公路,全面完成了村域内电网改造升级,开发建成四大家鱼养殖示范区280亩、特种鱼养殖示范区400亩、龙虾养殖示范区200亩……村民腰包鼓起来了,村庄面貌和村民精神风貌明显好转,在2019年全市人居环境示范村考核评比中,官溪村名列前茅。

今年7月2日,省委副书记乌兰到官溪村考察调研时,充分肯定“三变”改革成效,叮嘱要深化改革,总结推广经验,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三、教育扶贫显担当,发挥铁路院校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爱心助学


作为铁路系统内全国知名职业院校,如何发挥院校特色优势,助力教育扶贫是湖南铁路科技职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教育扶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谈起学院的教育扶贫情节,刘剑飞表示,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利器,是为长远计的“造血式”扶贫。在墨龙、洮水、官溪,湖南铁路科技职院会同后盾单位与当地合作,共同推进“教育+人才”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发挥铁路院校优势,建立了21万元的携手帮扶助学基金,教育助学贫困学子近300人;邀请爱心企业家协同开展爱心助学公益活动10余次;协同各方力量投资10万余元,完善了教学基础设施设备;投资43万余元建设了2个文化广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21套。不仅如此,根据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学院对口帮扶湘西自治州保靖县职业技术中等专业学校,指导该校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帮助改造相关实验室等,并出台了中专高职无缝衔接方案,助力该校办学质量全面提升。

在去年11月1月召开的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会上,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唯一学校代表作典型发言。一年前的同一天,墨龙村的村民代表将一面镌刻着“扶贫帮困办实事,情系百姓解民忧”的锦旗送到了该校。“在巩固脱贫、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我们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如既往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刘剑飞说。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湖南铁路科技职院打造职业院校助力扶贫新样板

1395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