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代明院士与冉丕鑫教授莅临湖南省2017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与防治进展”研究生暑期学校讲学
樊代明院士作题为“医学的系统论和整合观”的学术报告。
冉丕鑫教授作题为“从事慢阻肺防治研究得到的启示”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现场认真听讲的暑期学员们。
7月9日,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冉丕鑫教授受邀到南华大学,为湖南省2017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与防治进展”研究生暑期学校学员作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南华大学姜志胜副校长主持。
樊代明院士以“医学的系统论和整合观”为题,系统阐释了医学的历史、世界医学走势,从 “医学缺整体观医将不医”、“医学缺发展观医将不准”、“医学缺医学观医将不顺”、“医学缺整合观医将不灵”等方面展开了精彩的系统论述。他提出,整合医学就是把现在已知的各生物因素加以整合,把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也加以整合,把最先进的医学发现加以整合,把最有效的临床经验加以整合,从而构建更全面、更系统、更科学、更符合自然规律、更适合人体健康维护和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的新的医学知识体系。医学发展贵在整合,难在整合,也赢在整合。最后,樊代明院士还对学员们提出希望:将个人理想与医学发展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得失观、成败观,将人生礁石视为人生际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挫折与挑战,秉持“永远向前走,否定到最后”的人生态度,正视失败,永不言弃。
冉丕鑫教授以“从事慢阻肺防治研究得到的启示”为题,详细阐述了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基本状况、发病因素、早期筛查与诊断适宜技术、综合防治模式、早期药物干预策略及如何有效开展慢阻肺发病机制研究。他特别指出:慢阻肺社区综合防治非常必要,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综合防治的“5P模式”,即预测性、预防性、早干预、个体化和参与性。报告中,冉丕鑫教授还与学员们分享了他的学习科研感受,并希望母校学子们和在座学员们“要注重基础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扎扎实实用事实说话,用理性平常心态对待成功与失败,务求严谨真实。”
樊代明院士和冉丕鑫教授渊博的学识、开阔的眼界、宽广的人生格局、高尚的人格魅力,使学员们收获良多、受益匪浅。(文/李诗雅 摄/胡小兰 刘洋)
专家介绍:
冉丕鑫,湖南澧县人,教授,博导,1985年毕业于衡阳医学院(现南华大学医学院)。现任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慢阻肺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阻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从事慢阻肺发病与综合防治研究,近年主持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重大支撑项目、重点研发计划、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30余项,发表各类论文250余篇,其中在BMJ、Plos Med、Lancet Respir Med、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等SCI杂志发表论文近百篇。
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国家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委员。长期主要从事消化系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特别是在胃癌的研究中做出突出成绩,先后承担国家863、973、国家攻关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等课题,主编专著20余篇,在Lancet、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Oncology、Gut等国外杂志发表SCI论文5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