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常德农村寄宿制学校实现“三有”目标
一周洗一次澡换一次衣服、吃饭站在露天或是蹲在墙角、睡觉是两人挤一张床或是“大通铺”……这样的情况在以前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中非常普遍。学校条件的差异不仅使大量农村学生流向城镇,而且对于留守的学生存在很大的不公平,这种教育资源的失衡已经成为制约我市教育发展的瓶颈。
面对农村学校寄宿条件太差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深谋远虑,于2014年果断启动教育三年攻坚计划,把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提升教育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作为攻坚的奋斗目标。
教育三年攻坚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使全市42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达到“三有”的要求,即学生有桌子吃饭、有热水洗澡、一人有一床睡觉。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农村寄宿制学校“三有”配套建设工程已经累计完成投资6850万元,总共购置学生床铺21177架、学生餐桌椅36412位、安装热水设备389套,已经为446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实现了“三有”目标,超过原计划21所。
津市市在实施教育攻坚的过程中,超前谋划,逐年为所有农村寄宿制中学配置了安全卫生、节能环保,具有无污染、防中毒、防触电的太阳能和空气能热水设备,不仅解决了学生洗热水澡的问题,同时也解决学生安全饮水的问题。
李家铺乡中学七年级学生陈宁远回到家里高兴地对妈妈说:“咱家再也不用给我买热水瓶了,现在我们学校寝室里新安装了热水器,以后我就可以在学校里洗热水澡啦,跟在家里一个样,特舒服啦!”。
还有一位七年级学生的爷爷给孩子送衣服,他看到学校校长并拉着他的手说:“感谢党的政策好,学校条件一天比一天好,孩子们天天都有热水用了,免得冬天冻坏手脚,我孙女在这里读书我也就放心了”。这些热水设备的安装,不仅受到了学生的喜爱,更得到了家长、社会的高度好评。
经过两年来的攻坚,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永远地告别了蹲着吃饭和“大通铺”时代,坐在干净整洁的餐桌椅上就餐、躺在安全舒适的床铺上睡觉,孩子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很多外流的学生也逐渐回到家门口的学校就读,看到学校的变化,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教育了。
来源:常德市教育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