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2015年度娄底教育十大新闻揭晓 化解大班额排第一
3月6日,由娄底市委宣传部、娄底市教育局、娄底日报社、娄底电视台、娄底新闻网等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媒体记者,在各县市区推荐的基础上,评选出的2015年度十大教育新闻正式宣布出炉。
从2002年起,“娄底教育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了14年,赢得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在此次评选中,既有市委市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大手笔中心工作,如化解大班额、义务教育阳光招生等,又有值得推广经验的基层典型,如双峰县甘棠镇83个村级组织重教建校,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等,这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宣传娄底教育工作部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
附:2015年度娄底教育十大新闻
1.娄底化解大班额取得阶段性成绩 4年新增学位6万个
2015年是化解大班额四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2012年,市委、市政府贯彻教育为第一民生的理念,出台《娄底中心城区化解大班额四年行动计划(2012—2015)》,各县市区先后出台相应实施计划。四年来,累计完成投资20.2亿元,竣工54个项目,新增学位60058个,娄底一中城南校区、吉星小学、娄底六小等一批重点项目成功竣工开学。娄底市第一个教育专项规划——《娄底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点专项规划》出台实施。2015年秋季中心城区义务教育新生班额控制在62人以下。
2.市委副书记、市长李荐国视察教育工作
2015年12月2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李荐国在副市长甘跃华、市政府秘书长钟楠修的陪同下视察教育工作。李荐国一行视察了娄底四中、星星实验学校、市第一职业中学等学校,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李荐国要求,发展教育事业,要牢固树立改革开放的意识,向改革要动力、要潜力、要活力,通过改革来寻找解决教育发展难题的“钥匙”。
3.教育工作被市人大评议为“满意”等次
在10月20日-21日举行的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上,教育工作接受市人大常委会评议,被评为“满意”等次。
4.义务教育阳光招生政策在全市推行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实施划区招生阳光招生和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娄政办发〔2015〕29号),在全市各城区坚决实施阳光招生,切实落实义务教育划区、免试、就近入学和年满6周岁入学等政策。这一政策有效杜绝了违规择校行为,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5.为群众搭建解难“直通车” 全市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建成
自娄底市召开阳光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会议以来,我市已形成以市教育阳光服务中心为龙头,各县市区教育阳光服务中心为骨干,以学校站点为支撑的全市教育阳光服务网络。新化县教育阳光服务中心、娄星区教育阳光服务中心以及新化县科头中学阳光服务站等平台为其中的优秀代表。一年来,全市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开展了高效服务,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6.市教育局获评全国关工委优秀单位
2015年娄底市教育局获评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连续16年荣获全国主题教育先进集体。顾秀莲、徐守盛、杜家毫等领导都给予了高度肯定,市委书记龚武生更指出:“关工委工作成绩显著,在全国打造了金字品牌”。
7.娄底19所学校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教育部官网公示了2015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娄底市有19所学校入选。这些学校是:涟源市伏口镇中心小学、涟源一中、娄底吉星小学、娄底四小、娄底一小、娄底八小、星星实验学校、娄底五小、娄底八中、娄底一中、娄底三中、双峰县甘棠镇中心小学、双峰县青树坪大坪中学、双峰一中、双峰县曾国藩学校、新化县水车镇中心学校、新化县上渡办事处铁牛小学、新化县西河镇中心小学、新化县上梅中学。
8.双峰县教师评先晋职积分制度获评全省特色工作
自2014年以来,双峰县通过实施教师积分制度,对教师的积累性贡献和现实表现进行全方位量化计分,并实行动态管理,全县7000多名教师有了各自的积分。教师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评先评优等都按积分从高到低来确定。2015年7月18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予以刊发,市委书记龚武生,市委副书记何文君,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伍美华,副市长甘跃华等做出重要批示。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被评为全省特色工作。
9.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生产的“玉米脱粒机”处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研制成功“玉米脱粒机”,这是娄底职院深化教育改革,实行产学研结合所获得的又一显著成果。这种新型玉米脱粒机由娄底职院阳尧端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与农伯乐公司共同设计研发,包含有6项专利技术,其中3项已由国家专利局授权。据介绍,该型号玉米脱粒机每小时生产效率相当于30多个壮劳力一天的生产量,极大地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其技术含量及综合性能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10. 双峰县甘棠镇83个村级组织重教建校显成效
为解决办学条件很差,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多年靠后的问题,2011年,双峰县甘棠镇在全镇26所学校中成立“学校建设管理委员会”,83个村的村支书担任建管会主任或成员。建管会的主要职责是为学校建设筹措资金,协助学校解决矛盾纠纷;监督学校办学行为,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加强学校周边整治,为学校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通过5年努力,甘棠镇24所学校建成合格学校,21所建成园林式学校,教育质量跃居全县前三,形成了以“高标准的办学条件、高水平的教学质量、高品位的素质教育、高起点的幸福校园”为特点的“甘棠模式”。中国教育报于2015年5月26日头版头条作了报道。
来源:娄底市教育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