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一线采风

让百年校史成为育人沃土——长沙市第六中学(长沙市兑泽中学)以校史文化赋能时代新人培育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5-10-10 15:19 【字体:

1905年,一群意气风发、志存高远的湘西旅省人士创办湖南省西路公学;1914年更名为湖南省私立兑泽中学;1952年,湖南省教育部门将其定名为长沙市第六中学;2023年,学校加挂校名“长沙市兑泽中学”。120年来,长沙市第六中学(长沙市兑泽中学)历经13次更换办学地点、6次更换校名等多个发展阶段,如今已成为一所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近年来,学校深挖百年校史中的精神富矿,将校史文化转化为育人实效,让百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为学生成长注入“精神基因”。

深度挖掘

让校史“活”起来,打造沉浸式育人空间

“学校培养了一将军四院士——陈明仁将军,向达、戴元本、彭司勋、黄祖洽四位院士,还有众多杰出人才,大家请随我一一看过来……”在学校校史馆内,讲解员、高二学生欧阳星妃正为初一新生介绍展品背后的故事。她身着整洁的蓝色校服,语气里满是对母校的自豪。

这座校史馆是学校2017年为纪念建校112周年精心打造的育人阵地。走进馆内,仿佛瞬间穿越时空:从1905年学校创办时的办学章程、校旗校徽原件,到抗战时期学校西迁大庸(现张家界市)坚持办学的珍贵黑白照片,从新中国成立后记录学校发展轨迹的档案资料,到近年来学生在科技创新、艺术体育等领域获得的荣誉证书与奖牌,清晰梳理出学校从创办之初到如今的百年发展脉络。

学校充分发挥校史馆的育人价值,参观校史馆已成为每名新生入校的必修课。“校史展览馆不是‘文物仓库’,而是‘精神课堂’。”学校党委书记汪东说,为让校史文化真正“活”起来,学校组建了由学生、教师共同构成的“校史宣讲团”,定期为新生、来访嘉宾开展校史讲解活动。

除了组建宣讲团,学校还在校史文化育人上倾注更多心力:组建专业校史研究团队,成立“中小学校史文化育人研究”课题组,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全程指导,结合当下教育方针反复打磨,最终形成《长沙市第六中学文化理念体系》。那些藏在校史深处的精神符号——“兴学强国”的学校精神、“公勇诚朴”的校训追求、“温润仁爱”的教育情怀,都在这份理念中得到了更鲜活、更贴近当代学生的诠释。

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各类校园空间,将校史元素巧妙融入景观设计,让每一栋楼、每一块碑、每一面墙、每一条路都成为校史文化的“宣传阵地”,默默滋养着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明远楼大厅的文化墙前,常有学生驻足品读学校理念,不时互相交流感悟;明志园的假山旁,每当阳光穿过窗框,校训的字迹便会轻轻落在石板路上,像是与过往岁月的温柔对话;兑泽森林的铁栅栏上,一块块铭牌串联起学校百年间的校址变迁,诉说着不同年代的办学故事;院士路上,7尊校友塑像静静矗立,成为学生们路过时总会抬头仰望的风景……

“我最喜欢放学后走院士路。”学校高二学生吴智慧说,入学时听宣讲团讲过院士们的故事,现在每次路过塑像,都觉得像是有前辈在鼓励自己,“要像他们一样,认真对待学习,将来也能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

课程赋能

让校史“融”进去,构建特色化育人体系

“同学们,你们知道咱们学校创办背后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吗?这对我们如今的学习生活又有何启示呢?”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刘海艳讲授“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一课时,特意引入学校的创办背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教育救国”的时代思潮。

这正是学校将校史文化融入学科教学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学校围绕“校史文化育人”目标,组织教师深入挖掘校史中的教育资源,编写了“百年兑泽”校本课程,并利用每周二第八节课,系统开展学校历史与文化精神的学习。同时,学校还将校史文化与语文、历史、政治、美术等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开发出一系列特色课程,让校史学习从“课外延伸”真正转变为“课堂常态”。

在不同学科课堂中,校史文化的融入各有特色:历史课上,教师结合抗战时期学校的办学历程,讲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历史,让学生在了解校史的同时,深化对国家历史的认知;美术课上,学生以校史中的老建筑、老照片为创作素材,通过素描、水彩等形式展现校史文化,用艺术语言传递历史记忆;政治课上,教师以学校优秀校友的成长故事为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校史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让课堂有了‘灵魂’。”学校教师黄敏兰说,以往讲解“爱国主义”主题时,学生常觉得抽象难懂,而结合校史中校友的真实故事后,学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对主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教师具备充足的校史知识储备,是开展校史与学科课程融合的前提。为此,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校史知识培训,开设“兑泽精神解读课程”“兑泽精神践行课程”“兑泽历史重温课程”,帮助青年教师熟悉兑泽历史,增强文化自信,明确使命担当。

“刚入职时我对学校很陌生,多亏前辈悉心讲述,才慢慢了解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教师邱甜甜回忆道,后来参与校史整理编写,通过阅读资料被学校的办学历史打动,“这120年办学历程虽艰辛,却也写下无数光荣篇章。”她感慨,在此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这所学校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同呼吸、共命运”。

活动浸润

让校史“火”起来,营造立体化育人氛围

“120年来,我们的学校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承受过重建的艰辛,但始终薪火相传、弦歌不辍……”9月1日,学校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上,校长王旭带领新生感受浓厚的校史文化氛围。

在每年的开学典礼上,学校校长都会对“公、勇、诚、朴”的校训作深入解读,并围绕“天下为公行大道”“勇立潮头唱大风”“抱诚守真成大器”“返朴还淳育大美”主题发表讲话,充分挖掘校训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推动校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入学仪式只是学校开展校史文化活动的一个方面。”学校副校长杨礼介绍说,近年来,学校围绕重要时间节点,策划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校史文化活动,让校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学生心灵。

每年学校都会举办艺术节,开展校史知识竞赛、校史主题演讲、校史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在2024年的艺术节上,学生们编排的历史剧《火的荣耀》,生动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田波扬与妻子陈昌甫为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携手赴死的故事,引发了现场师生的强烈共鸣。

全程参与该剧编排的学生欧浩宇说:“为了编排好这部历史剧,我们查阅了大量校史资料,还多次向教师请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前辈们的敬意油然而生,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

学校还注重发挥优秀校友的榜样力量,定期开展“兑泽讲坛”活动,邀请知名校友来校作专题分享,引导广大学生以榜样为镜,汲取奋力前行的力量。

“学弟学妹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学姐徐俐!”一个经常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里听到的声音,回响在学校体育馆。徐俐以自己的成长故事为例,鼓励学生们要热爱学习并尊重自己的兴趣。

“每当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都会将校友们的故事拿出来,一遍遍翻开,总能汲取到助我前行的力量。”学校高二学生符诗茗说。

此外,学校还组织开展了“校史寻访”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访学校历史旧址、优秀校友工作单位等,实地感受校史文化的魅力。

育人实效

让校史“亮”出来,培育新时代优秀人才

“校史文化不仅是学校的‘精神名片’,更是育人的‘源头活水’。”王旭表示,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校史文化已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培育学生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奋斗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校史文化浸润中,学生精神面貌悄然焕新。教师彭丹对一名高一学生印象很深:此前他成绩中游,对历史提不起劲,直到听闻校友向达的事迹——整理古籍近十种、翻译西文著述十余部,更将敦煌学研究推向新高度。这名学生深受触动地说:“原来伟大的梦想,起点或许就在我们身边。我想考大学,像向达学长那样在历史领域作出贡献。”

校史文化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充分锻炼。

近年来,学校先后有100余人次在省、市级科技创新、艺术体育、学科竞赛等比赛中获奖;学校也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湖南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更重要的是,校史文化中的“兴学强国”的学校精神已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影响着他们的成长道路。

近年来,学校学生陶超、杨小倩、胡育博、宋莎莎、湛润等,在读大学时坚定选择师范专业,毕业后又回到母校任教。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彭毅东,不仅回到母校站上讲台,更主动加入校史研究项目组。“在六中求学的三年,校史里前辈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无私奉献’的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我心里。也正是这份精神,让我坚定地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彭毅东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校史育人工作,进一步挖掘校史资源,创新校史育人形式,让学校的校史文化‘走’出去,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王旭说。(杨礼 冉轩睿)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让百年校史成为育人沃土——长沙市第六中学(长沙市兑泽中学)以校史文化赋能时代新人培育

338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