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理学院创新构建数学师范培养模式
近年来,湖南文理学院数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积极探索卓越教师培养新路径,创新构建“一核两翼三线三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为新时代基础教育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该模式以培养“师德高尚、基础扎实、教学优秀、创新突出”的卓越中学数学教师为核心目标,通过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两翼”支撑,构建“课程-竞赛-实践”一体化培养体系。以数学竞赛、建模竞赛、师范技能竞赛为驱动主线,强化学生学科基础、创新思维和教学能力。同时深化高校、政府、中学三方协同,打造“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的校地合作机制。
构建“U-G-S”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依托省级校企合作基地,建立“目标共定、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协同机制。校地共同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实现“教学-研究-评价”一体化。中学名师进高校授课,高校教师赴中学挂职,建立动态评价体系,实现培养质量全程监控。
打造特色育人品牌。通过“数学名师进校园”把握教育前沿动态,创新“课程浸润-实践淬炼-价值引领”思政育人模式,将党建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学生制作《非牛顿流体》等微党课,组建“两弹一星”宣讲团、“绿叶舟”志愿服务队,在社会实践中培育教育情怀。
以学科竞赛驱动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基础培训-校赛选拔-国赛冲刺”三级培育体系,近十年获数学建模竞赛国家奖13项、省级奖70余项,数学竞赛和师范生技能竞赛省奖近200项。孵化学生创业项目3个,获国家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5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率达40%,发表论文30余篇。
经过多年实践,该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2%,80%扎根县域中学,形成“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培养特色。其创新模式为地方高校卓越教师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文理范式”,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了基层智慧。(向绪言 邹庆云 曲孝海 曹前 陶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