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湖南省第四届高校MPA案例大赛的通知
湘学位办〔2018〕10号
关于举办湖南省第四届高校
MPA案例大赛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精神,为省内高校研究生提供一个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平台,推动MPA教学改革和学习发展,推进案例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提高MPA人才培养质量,经研究,决定举办湖南省第四届高校MPA案例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办及承办单位
本届高校MPA案例大赛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湘潭大学承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协办。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学位办公室。
二、赛事安排
1.比赛形式:本届案例大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
2.参赛对象:全省招收有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高校均可自由组队参赛,每所院校至少选派2支研究生代表队,每团队由4名在校科学学位研究生或专业学位研究生组成。邀请全省公共管理学科专业联盟院校的本科生自由组队参加初赛,每所院校可选派2支代表队,每团队由4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组成。
3.奖项设置
(1)本科生组:根据报名情况评选出本科生组的优秀案例奖若干项(占本科生自编案例的40%),颁发获奖证书。
(2)研究生组:设团队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设最佳个人风采奖3项、优秀辩手奖12项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奖6项。对获奖团队和个人颁发奖杯、奖金及获奖证书,同时为进入决赛队伍指导教师颁发获奖证书。
三、比赛细则
1.初赛:各单位可在2018年9月1日前举办校园选拔赛,选拔参赛团队。参赛团队需编写案例,并制作案例使用手册(具体要求及格式见附件2),于9月1日之前将案例文本和案例使用手册提交组委会。组委会根据案例文本及使用手册评分规则(附件3),于9月30日前组织省内外专家对案例文本和使用手册进行匿名评审和筛选。本科生组评选若干优秀案例文本,研究生组评选出12支代表队进入复赛,案例文本成绩带入决赛阶段。
2.复赛:2018年10月27日上午,湘潭大学,具体竞赛地点另行通知。
10月20日,主办方选定6个规定案例题目。进入复赛团队通过抽签确定案例主题和对抗分组。复赛通过如下流程进行一对一对抗淘汰,胜出的6支队伍进入决赛。
阶段 |
顺序 |
A队流程 |
B队流程 |
时间 |
陈述 阶段 |
1 |
1号队员陈述案例问题。 |
3分钟 |
|
2 |
2号队员陈述己方解决方案。 |
3分钟 |
||
3 |
1号队员陈述案例问题。 |
3分钟 |
||
4 |
2号队员陈述己方解决方案。 |
3分钟 |
||
评价阶段 |
5 |
3号队员陈述己方对B队案例的解决方案的评论。 |
3分钟 |
|
6 |
3号队员陈述己方对A队案 例的解决方案的评论。 |
3分钟 |
||
质疑阶段 |
7 |
对B队方案提出质疑,不超过4个问题。 |
2分钟 |
|
8 |
回应A队质疑。 |
5分钟 |
||
9 |
对A队方案提出质疑,不超 过4个问题。 |
2分钟 |
||
10 |
回应B队质疑。 |
5分钟 |
||
11 |
自由辩论。 |
8分钟 |
||
总结阶段 |
12 |
4号队员进行总结。 |
4分钟 |
|
13 |
4号队员进行总结。 |
4分钟 |
||
共48分钟 |
3.决赛:2018年10月27日晚上,湘潭大学,具体竞赛地点另行通知。
各队自带初赛阶段撰写的案例进行现场分析展示,分为4个部分,依次为团队展示、现场陈述、观众互动和评委提问(总时间不超过30分钟)。
(1)团队展示:不限定展示形式,可追求创新(5分钟);
(2)现场陈述:采用口述、多媒体演示等方式(15分钟);
(3)观众互动:现场观众与案例队员互动问答(3分钟);
(4)评委提问:评委老师提问,队员答辩(7分钟)。
各队比赛总分为初赛阶段案例文本评审分和决赛现场分析展示分共同构成,其中案例文本评分占30%,现场分析展示分占70%。每项分值的最终得分均为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后的平均分。每个参赛团队比赛结束后,由主持人现场宣布比赛得分。
1.评委遴选规则:比赛评委由大赛组委会统一从全国MPA教指委专家库和省内相关实务部门中遴选确定,并在比赛正式开始前对评委进行比赛规则培训。
2.案例文本评分标准:MPA教指委案例评分标准(折算百分制)。
3.复赛阶段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案例与问题解决方案陈述(20分):案例文本理解透彻;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2)相互点评(20分):总结准确、观点明晰,提问简明,击中要害;推理合乎逻辑;论据充分、分析透彻,表达清晰。
(3)质疑回应(25分):提问能迅速抓住对方观点及失误,驳论精到,切中要害。回应正面、直接、准确、简洁。提问及回应内容与案例无关、发言内容不健康或进行人身攻击应进行扣分。质疑问题超过规定扣分。
(4)总结陈词(15分):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对对方观点进行质疑,同时强化本方观点,并能首尾呼应。
(5)团队配合(20分):四位团队成员有团队精神,能相互支持,配合默契,观点统一,论辩衔接流畅。
4.决赛阶段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形象(10分):衣着统一、谈吐文雅、行为大方。
(2)陈述(30分):逻辑严密、口齿清晰、多种表达方式搭配合理。
(3)观众互动与评委质疑(40分):反应灵敏、言简意赅、回答准确深刻。
(4)文案制作与展示效果(20分):文案制作精美,展示形式与案例文本内容相匹配,展示效果好。
五、报名及其他事项
1.参赛团队须按照全国MPA案例规范格式撰写案例文本和案例使用手册。提交的案例必须具有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且没有以任何形式授权其他组织使用。
2.各参赛团队在9月1日之前将案例文本及案例使用手册上交组委会办公室,同时提交电子版。
3.各单位请于8月28日前将参赛人员名单(盖公章)报送组委会办公室,同时报送电子版。
联 系 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王凯伟 赵乾知
联系电话:0731-58292642,130****6683,130****9808
电子邮箱:xtumpa@126.com
附件:1.湖南省第四届高校MPA案例大赛参赛申请表
2.MPA教学案例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
3.案例文本及使用手册评分标准
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7月9日
附件1:
湖南省第四届高校MPA案例大赛参赛申请表
学校(公章) |
|||||||||
参赛队队名 |
|||||||||
组 别 |
|||||||||
初赛案例题目 |
|||||||||
指导教师 |
联系电话 |
||||||||
职 称 |
联系邮箱 |
||||||||
队员列表 |
|||||||||
姓名 |
性别 |
身份证号码 |
就读专业 |
联系电话 |
|||||
学院(系)审核意见 |
|||||||||
备注 |
1.每个参赛团队均须填写申请表,组别填写研究生组或者本科生组; 2.每队4名在校研究生或本科生; 3.请在8月28日之前将报名申请表报送组委会办公室。 |
附件2:
MPA教学案例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
一、案例撰写要求
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应由两个部分组成:案例主体(正文)和案例《使用手册》。
(一)案例主体(正文)的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
案例主体一般应包括:标题及标属、引言、案例摘要、正文、结束语、思考题、附录。脚注和图表等8部分。案例正文以10000字左右为宜,附录不超过5000字为宜。
1.标题和标属:标题是案例的题目,标属即标明案例的适用主题。
2.引言:即案例事件的引子。
3.案例摘要和关键词:简要介绍案例事件的主旨大意或梗概,便于使用者快速了解和把握案例的主题,3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4.正文:案例一定要有比较完整的事件,有核心人物或决策者,有起、承、转、合,要能够把事件延伸下去;起是事件的开始,推出由时间、地点、起因等要素构成的场景,介绍核心人物或决策者、主要角色和其他角色;承是推出关键事件,引出争端、问题和兴奋点;转是事件的进一步展开,罗列存在的种种困惑,描述进退两难的抉择困境;要不断深入拓展令核心人物或决策者感到迷惑或难以决断的事情,或展开当事人也无法把握和预料事件结局的事件;合是事件的高潮,突出机会与制约因素,核心人物或决策者到了不得不进行选择的时刻。
5.结束语:可以是对正文的精辟总结,也可以是提出决策问题引发读者思考或者自然淡出。
6.思考题:结合教学目标一般安排3-5个思考题供读者在阅读时进行同步思考。
7.附录:提供进行案例分析所需要的额外信息,主要包括一些不宜放在案例正文,但又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或理解正文的资料、信息。
8.脚注和图表:脚注以小号字附于有关内容同页的下端,以横线与正文断开;图表可插置到正文相关位置,也可以布置在专页或篇尾,所有的图表都应编号,设标题,并有必要的说明。
(二)案例《使用手册》的写作
案例《使用手册》一般应包括:课前准备、适用对象、教学目标、要点分析、课堂安排、其他教学支持等6个部分。案例《使用手册》以5000字左右为宜。
1.课前准备:程序性地提醒课前需安排的事项。
2.适用对象:说明案例读者的定位或作者希望的读者群体。
3.教学目标:详细介绍案例教学目的,一般一个案例要含有3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提出本案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要点分析:这部分是《使用手册》的核心部分,也是《使用手册》的难点,需要耗费作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精心地构思和安排。这部分是将作者精心设计、精心埋藏在案例中的问题一一挖出进行展开深入地分析,案例是否有理论深度、是否有思考分析的空间、是否能引起争论全在于这一部分的创作水平。
5.课堂安排:这部分同样是《使用手册》的核心部分,与上一部分共同构成《使用手册》的难点。这部分需要对案例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每部分所用的时间以及教学节奏进行全程详细地安排,这部分安排的是否合理得当、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决定了案例课堂讨论的效果和质量。
6.其他教学支持:包括计算机支持和视听辅助手段支持。
二、排版要求
案例主体和案例《使用手册》两部分分开排版。
(一)案例主体(幼圆、加粗、小三)
案例名称(幼圆、三号、加粗、居中)
1.摘要和关键词内容全部采用宋体、小四排版,其中“摘要”和“关键词”加粗。
例:摘要:本案例描述了……(宋体、小四)
关键词:组织结构、战略规划、案例研究(宋体、小四)
2.关键词与正文之间增加一行空格(空格键、小四)。
3.正文一级标题采用宋体、加粗、四号、半角;二级标题采用宋体、加粗、小四、半角;三级标题采用宋体、小四、半角。各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1.;2.;3.;…,1.1; 1.2;1.3;…)。
4.全文段前与段后0.25行、多倍行距1.3,全文为宋体、小四。
(二)案例《使用手册》(幼圆、加粗、小三)
案例名称(幼圆、三号、加粗、居中)
1.各节标题采用宋体、加粗、四号、半角,各节标题编号用中文数字(如一、;二、;三、;1.2.3.;(1)(2)(3)…)。
2.所有节之间增加一行空格(空格键、小四);
3.全文段前与段后0.25行、多倍行距1.3,全文为宋体、小四。
附件3:
案例文本及使用手册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 案例正文(满分80分) |
|||||||
指标序号 |
评分等级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不合格 |
||
评价内容 |
(9.0≤X≤10.0) |
(7.0≤X<9.0) |
(6.0≤X<7.0) |
(0≤X<6.0) |
|||
1 |
案例来源 |
一手资料 |
二手资料,资料完整逻辑清晰 |
二手资料,梳理不清晰 |
资料凌乱 |
||
2 |
选题 |
选题本土化,具有典型中国及地方特色;时效性强(近2年内) |
国外经典案例或国内较典型案例;时效性较强(2-5年内) |
案例典型性、本土化程度一般;时效性一般(5-8年前) |
编造国内外事例,不具有典型性,时效性差(8年以上) |
||
3 |
摘要概括 |
摘要概括精炼 到位,能准确提供案例的主要信息 |
摘要概括准确到位,篇幅略冗长,基本提供案例的主要信息 |
摘要概括性冗长且缺乏准确性 |
摘要概括简短且不准确 |
||
4 |
案例描述 |
概念准确、条理清晰、行文流畅、详略得当、结构完整 |
概念准确、条理性好、行文通顺、详略有别,结构基本完整 |
部分概念模糊、条理不清、行文勉强通顺、无明显详略区分,结构存在缺失 |
无概念,无条理、行文不通、无主次、无结构 |
||
5 |
案例主体 |
谋篇布局非常合理:素材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且能充分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 |
谋篇布局合理:素材主次较为分明,基本能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 |
谋篇布局合理性一般:素材主次不够分明,难以支持教学目标实现 |
谋篇布局合理性差:素材主次不分,无法支持教学目标实现 |
||
6 |
背景材料 |
背景材料丰富,主次分明,与案例教学相关性高 ,能充分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 |
背景材料充足,逻辑性较好,与案例教学有较高相关性,基本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 |
背景材料一般,与案例教学有一定相关性,不足以实行全部教学目标 |
背景材料不足,与案例教学无关或相关性非常有限,无法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 |
||
7 |
启发性 |
预习问题具有很高的启发性、导向性,易于学生思维发散 |
预习问题具有较高的启发性、导向性,能够帮助学生思维发散 |
预习问题启发性和导向性一般,对学生思维发散方面帮助有限 |
预习问题无启发性和导向性,无法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 |
||
8 |
规范性 |
引注规范、图表格式一致、清晰、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问题 |
存在少量的引注不规范和图表格式不一致现象 |
引注不规范和图表格式不一致现象较多、可能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问题 |
引注不全面、图表格式凌乱、存在严重的知识产权争议 |
||
第二部分 案例使用手册(满分70分) |
|||||||
指标序号 |
评分等级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不合格 |
||
评价内容 |
(9.0≤X≤10.0) |
(7.0≤X<9.0) |
(6.0≤X<7.0) |
(0≤X<6.0) |
|||
9 |
适用范围 |
适用范围清楚、定位准确 |
适用范围比较清楚、定位较准确 |
适用范围和定位都存在不明确之处 |
适用范围和定位模糊 |
||
10 |
教学目标 |
教学主旨明确、教学目标合理清晰 |
教学主旨比较明确、教学目标较为合理清晰 |
教学主旨不够明确、教学目标存在模糊、不合理之处 |
教学主旨不明确、教学目标含糊不清 |
||
11 |
教学内容 |
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案例焦点问题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分析方法交代清楚 |
比较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案例焦点问题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分析方法交代欠清楚 |
基本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案例焦点问题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分析方法交代不清 |
没有把握住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交代案例焦点问题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分析方法交代清楚 |
||
12 |
教学讨论 |
有完整的讨论方案,讨论问题与教学目标结合紧密,总结要点非常契合案例内容且有延伸性 |
有完整的讨论方案,讨论问题较好地结合教学目标,总结要点符合案例内容,有一定延伸性 |
有讨论方案,讨论问题与教学目标部分脱节,总结要点与案例内容不符,延伸性不足 |
没有教学讨论方案 |
||
13 |
教学方法 |
课程设计合理,教学形式丰富,能够合理整合多媒体工具 |
课程设计比较合理,教学形式多样,基本能够整合多媒体工具 |
课程设计存在不足,教学形式和多媒体工具的运用有限 |
没有完整的课程设计,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没有利用其它工具 |
||
14 |
课堂安排 |
时间规划合理,流程完善 |
时间规划较为合理,流程较完善 |
时间规划不明确,流程不全 |
无时间规划,流程不明 |
||
15 |
补充材料 |
提供适量的问题解决备选和推荐方案,以及优质的课前阅读推荐书目和资料 |
提供备选或推荐的问题解决方案和课前阅读推荐书目和资料,但在数量或质量上有欠缺 |
提供的各类补充材料非常有限 |
没有任何补充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