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通知公告

关于印发《邯郸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察报告》的通知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09-12-09 00:00 【字体:




 湘教办通[ 2009 ] 223 号
 

关于印发《邯郸市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考察报告》的通知

 

各市州教育局:

现将《邯郸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察报告》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学习和借鉴邯郸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水平。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九日


邯郸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察报告

 

112426日,我厅组织各市州教育局局长(或副局长)、基础教育科科长、部分县市区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共30余人,在廖湘生副巡视员的带领下,对河北省邯郸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团参观了6所义务教育学校(武安市大同学区兰村小学,邯郸市第十中学,邯郸市第二十六中学,丛台区广安小学,邯郸市广泰中学,邯山区渚河路小学),听取了邯郸市教育局、邯山区教育局、邯郸县教育局的经验介绍,与邯郸方面的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校校长、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各市州组织了研讨并形成了书面学习考察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邯郸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特点

邯郸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上呈现出较高事业发展水平。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城乡统筹,城乡之间资源配置一体化;城市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校际资源配置一体化;在师资队伍配置上建立了校长、教师定期轮换制度,实现了师资队伍水平一体化;在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体现了较高的教学水平。

1、办学条件皆优。在邯郸,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感觉到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优美的环境是校园。一是校园占地面积与建筑面积达标。占地面积小学人均20m2以上,初中人均26m2以上;建筑面积人均8m2以上。校园面积不达标的,当地政府划定了红线图,只要周边建筑变迁,保证供地给学校。二是校园布局合理。大多数学校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布有序。三是校园装饰优美。所有建筑均进行美化装修,校园均有绿化带,有植物园,干净整齐。四是教学设施齐备。学校全部设置了各科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多媒体教室,并根据各校实际设置了一些特色功能室,如陶艺、厨艺、手工、书法、木工、器乐等,功能室设备齐全;学校体育场地充裕,全部铺设了塑胶。整个教学配套设施能满足课程开设与校本教学的需要。

2、师资配置均衡。邯郸市建立了区域教师校际流动机制,规定校长、教师每6年必须流动一次;新聘任教师首先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建立市直学校对口支援县(市、区)农村教育长效机制,每年选派1000余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农村教师则到主城区学校挂职学习、跟岗培训,组织各类教师培训时,农村教师参训人数不低于培训总人数的70%。一方面,城区与农村学校师资配备均衡,另一方面,各校教师都有发展平台,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安岗乐业的精神风貌全面展现。

3、整体办学水平较高。首先是趋向于小班化教学。农村中小学班额控制在35人以下,主城区班额控制在45人以下。二是校园文化深厚。一方面注重将邯郸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磁山文化、赵文化、太极文化、成语典故文化、曹魏建安文化、磁州窑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都在学校有呈现;另一方面注重学校自身文化创建,从设计到布局、从建筑到绿化、从诗词到楹联、从板报到标语等等,都由师生共创共建。三是课堂教学灵活自主。学校实行的是小组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以五环节教学为主,但呈现出各种模式,课堂灵活开放,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四是社团组织活跃。学校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社团组织,开展经常性活动,成为了学生提升素质的重要阵地。

二、邯郸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经验

()领导重视、政府担责是邯郸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保证

多年来,邯郸市各级党委政府把教育作为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程,本着“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原则,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执政为民的切入点,铁肩担责,强力推进。

1、科学规划。邯郸市根据城市建设规划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区域人口变化、交通区位等特点,坚持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和学校布局向交通便利地带集中的原则,制订了《主域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并纳入到《邯郸市建设区域经济中心战略规划》,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框架”、“时间表”和“线路图”。

2、加大投入。多年来,邯郸市各级政府将义务教育投入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2006年至2008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分别为22.37亿元、31.33亿元、40.21亿元,义务教育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分别为15.74亿元、22.78亿元、28.43亿元,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初中分别为166.53元、452.05元、820.81元,小学分别为134.65元、316.06元、505.30元。

3、高标准建设。制定了《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标准和设计标准》。对占地未达标的学校,按照小学18亩、初中36亩标准预留未来发展空间;对新建和迁建小学、初中,分别按24亩、40亩的标准进行规划;新建住宅小区,必须初步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开发商不能配套的,须交纳50/平方米的费用由政府配套。

()分类指导,创新机制是邯郸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

近年来,邯郸市坚持城乡分类指导、分类推进,坚持政府引导,创新机制,实行优质资源共享,切实有效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构建“四种模式”,化解择校和大班额难题,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一是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盟。强校引领、资源共享、捆绑考核、互动发展,先后将市区和县城的113所优质学校与157所相对薄弱学校结成113对“盟校”,有力地促进了薄弱学校的强势发展。二是优质学校兼并薄弱学校。以强并弱、资源整合、班子重组、交融发展,先后已有35所薄弱学校由优质学校兼并,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扩充。三是优质学校异地建立分校。强校孵化、资源分流、母校统筹、一体发展,先后有16所优质学校建立了分校,促进了优质资源进一步均衡分布。四是新建优质学校。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新建优质学校,在主城区和县城人口密集区新建38所,进一步扩充了优质教育资源。

2、着力布局调整,实施标准化学校和学区建设,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整体提质。近年来,邯郸市严格落实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农村竭力攻坚,加强学校建设。一是启动总投入为29亿元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暨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印发了《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暨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意见》,市财政每年设立30006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全市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实行统一规划设计和施工监理。目前,已建成农村标准化中小学30所,2009年又将标准化学校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相结合,力争在三到五年之内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标准学校建设任务。二是创新体制,打破乡镇行政区划设立学区,根据各地实际,出台了《邯郸市学区建设规划》,将全市原211个乡镇中心校撤并调整为131个学区中心校,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辖,建立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区中心校和学校三级管理体制。学区范围内实行管理、课程、研训、资源配置、考核“五统一”,解决了农村教育资源匮乏问题;学区设立研训室,使教研真正植根于教学,教师全员培训得以经常化、制度化,解决了农村学校教研活动难开展问题;实行学区管理将原800多名行政干部充实到了教学一线,解决了办学成本过高的问题。

3、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城市优质资源辐射农村,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邯郸市坚持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城乡多元互动,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政策推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财政新增教育事业发展经费70%以上用于农村,重大教育工程市财政通过设立专项经费,以奖代补等形式予以补贴;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评优评先,名额向农村教师倾斜等。二是优质带动。建立了市直学校对口支援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实行省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制度。建立县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帮扶制度,4个办学水平较高的县市区与4个相对薄弱的县结成“盟县”,实现了城乡资源的区域联动。三是信息化促进。邯郸市投入8608万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实现了“校校通”,一半以上的教学班实现了“班班通”,为促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

(三)以人为本,内涵发展是邯郸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

邯郸市发展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了以“理念革命、校长革命、师本革命、生本革命、课业革命、评价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旨在推进教育事业内涵发展的“校本革命”,坚决摒弃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思想和行为,重塑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模式,培育学校发展新的生长点,推进义务教育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

1、借助活动载体,拓宽素质教育实施途径。邯郸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心中;组织开展每一名学生至少有一项艺术爱好和一项体育爱好的“双爱好”活动,全面推进“太极拳进校园”和“太极推手进课堂”活动,每年举办艺术、体育等多种活动。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特色。按照注重建设、循序渐进、入脑入心的原则,邯郸市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具有邯郸地方特色与各自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全市开展了以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和学生作品上墙为主要内容的“三化一上墙”活动;要求每所学校创建校徽、校旗、校歌、校训、校刊等“五个一”工程;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推动校园文化的多样发展;今年又重点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增强校园文化的针对性与凝聚力。通过建设,形成一校一品位,一校一特色的发展格局。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发展后劲。邯郸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内容。实行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分配录用机制,2006年以来补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3600余人;加强教师培训,特别重视校本培训与研训结合,着力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师地位与待遇,开展评选邯郸市特级教师活动,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70名,与省特级教师一道享受每月600元的津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高于当地公务员标准。

三、邯郸经验的启示

近年来,我省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对照邯郸先进经验,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着力。

1、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提高发展的自觉性。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了差距,看到了不足。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邯郸做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办学,每所学校既格调高雅,又个性突出,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从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的高度,总结反思我省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务必做到思想上真正重视,行动上高度自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邯郸经验,当好当地党委政府的参谋,超前谋划,奋勇争先,确保湖南基础教育优势在新时期发扬光大。

2、进一步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切实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邯郸市在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中,除了将上级各种资金捆绑起来集中使用之外,还加大市本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对重大教育工程予以补贴,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16.3亿元,同时,每年1.2亿元的教育附加主要用于补贴学校公用经费与教师培训。我省尽管在《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中规定了四个经费口子,而且还出台了《关于建立教育强省投入保障监督机制的意见》,对义务教育经费以及合格学校建设经费作了明确规定,但一些市、县政府在落实中打了折扣,导致经费不足。要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投入保障的监督力度,确保法定投入到位,市、县两级财政必须设立合格学校建设专项经费,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3、以合格学校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邯郸市坚持以人为本、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与我省合格学校坚持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一起抓的原则是一致的。各地在合格学校建设中,一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设施,确保课程开设和学生活动需要。二要弘扬湖湘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组织开展特色文化进校园、进班级活动,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三要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要认真抓好师德师风、教师培养培训等工作,从整体上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今后,合格学校验收要坚持把条件改善作为重点,把办学水平作为硬指标。

4、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着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让老百姓享受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就是要确保所有孩子“上好学”。首先应当解决城市“择校”与大班额问题。各地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努力把每所学校办成优质学校。二是要解决农村薄弱学校问题。要想方设法优化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重点加强功能室建设,促进优质教师资源流向农村,保证农村学校开齐开足课程。三是要解决有偿家教问题,要坚决治理“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行为。

5、要加强调研,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实施后,如何发挥乡镇中心校的作用和指导教学功能,或者在县(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县市)与学校之间如何依法设立中间教育管理指导层,需要积极探索。邯郸实行打破行政区划的学区管理体制很有启发。各地要加强调研,进一步依法完善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做到既不浪费人力财力,又有好的教育效益。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关于印发《邯郸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察报告》的通知

980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