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的通知
![]() |
湘教办通[2008]133号 |
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十届 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五届 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的通知 |
各市州教育局,各普通高等学校: 现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08〕16号)转发给你们,请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体育教师、校医和科研人员积极撰写论文。各地各校要积极支持体育科研工作,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及论文质量,争取在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上取得优秀成绩。 高校作者以学校为单位,其他作者以所在市州为单位(市州教育局统一组织),于 地 址:长沙市长岛路6号香格里·嘉园商务楼 邮 编:410005 联系人: 何竞成 电 话:0731-4463970 E-mail:gaisheng009@163.com(报电子文档) 二OO八年九月二十三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十届 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 暨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的通知 教体艺厅函〔2008〕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的通知》精神,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定于2009年8月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经商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与第五届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合并举行。现将举办会议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进一步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广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本届科报会的主题是:阳光体育、健康成长。 二、征文原则 以“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选题指南”(附后)的内容范畴为主,撰写时注重掌握以下原则: 1、重点突出。论文应以研究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内容为重点。 2、方法科学。论文研究应正确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探索与实验研究相结合、总结历史和研究现实与把握未来相结合的方法,努力体现论文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时代性。 3、行文规范。论文应主题鲜明、论据充分、内容充实、格式规范、结构严谨、文字与图表清晰。 4、字数适宜。每篇论文不超过5000字,并提供不超过600字的论文摘要,每篇论文署名作者不超过5人。 三、征文对象 中、小学校体育教师,体育师范类院校教师,学校体育科研、教研、行政管理人员及学校卫生保健人员。 四、报送时间 论文报送时间自 五、有关要求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限报论文100篇。 2、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本通知的要求,做好论文的评选工作,提高报送论文的质量。 3、请各地将论文以省级为单位统一报送,报送时填写统一的“论文报送表”(另发),并根据评审要求提供所报送论文的电子文件。 4、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一名人员负责论文的报送工作。 5、论文的格式要求,评审、录用、奖励和参加会议办法等事项另行通知。 附件: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选题指南 教育部办公厅 抄送:第十届全国中运会筹委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附: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 暨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选 题 指 南 引言:本指南内容不作为论文的具体题目,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确定具体的研究题目。 一、加强青少年体育的思想理论 1、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内涵、实质及其重要意义的研究; 2、把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战略突破口和切入点的研究; 3、增强青少年体质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研究; 4、树立正确人才培养观念与加强学校体育的研究; 5、通过体育锻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品德的研究。 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加强学校体育的研究; 2、“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3、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组织管理、条件保证、内容形式与效果评估的研究; 4、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激励机制的研究; 5、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体育与艺术“2+1”项目等相互关系的研究。 三、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 1、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及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研究; 2、学校体育(专项督导检查)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研究; 3、实施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的研究; 4、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研究。 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1、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 2、地方体育课程实施方案与学校体育教学实施计划的研究; 3、高中体育课程模块教学的研究; 4、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成绩评定的改革研究; 5、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研究; 6、体育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7、体育教学质量标准和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的研究; 8、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 五、学生体质健康 1、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研究; 2、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3、家庭、社会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与对策的研究; 4、学校健康教育的研究; 5、学生生活方式及防治学生视力不良、肥胖等常见病的研究。 六、课余训练与竞赛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的政策保障、内容、方式的研究;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研究; 3、学生运动竞赛改革的研究。 七、体育师资与学校卫生保健队伍建设 1、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研究; 2、体育教师与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培训的研究; 3、有关体育校本教研制度的研究; 4、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研究。 八、其他 1、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体育; 2.、国外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3、《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