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通知公告

关于省人大义务教育执法检查后整改工作专项督查情况的通报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05-01-13 00:00 【字体:
关于省人大义务教育执法检查后整改工作专项督查情况的通报

湘政教督通[20046

 

为督促各地认真落实省人大2003年义务教育执法检查的整改意见,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根据省人大和省政府领导批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部分省督学和有关专家,分5个督查组,于422日?27日对各地义务教育执法检查后的整改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督查中,采取听、看、查、访等形式,分别听取了14个市州政府的情况汇报,重点抽查了15个县(市、区),查阅了市、县两级财政局、教育局的有关经费帐目和档案资料,召开了23个座谈会,实地察看了11所学校,个别走访了中小学校长、教师及教育行政管理干部100多人。督查结束时,分别与各市州政府交换了意见。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成绩

 

()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整改工作

一是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改,明确责任。全省义务教育执法检查后,省人大和市州人大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交办函的形式向本级政府提交了交办意见和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普遍召开了党委或政府常委()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岳阳市委在省人大检查后的第二天就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义务教育工作;长沙、益阳、株洲、郴州、娄底、张家界和湘西自治州市()委分别召开常委会议,就义务教育执法检查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提出了具体整改措施;常德、湘潭、衡阳、永州、邵阳、怀化由市长或常务副市长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将义务教育执法检查所交办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确教育、计划、财政、人事、公安、文化等部门的具体职责,限期整改。张家界市慈利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兼县长)为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落实整改工作。

 

二是实施目标管理,跟踪督查,狠抓落实。长沙、益阳、邵阳等市将教育工作绩效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范围,与“双文明”考核挂钩,作为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实行教育经费年审制度和教育环境优化通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了党政重教兴教意识。怀化、娄底、湘西自治州市()、县两级人大还召开分管主任专门会议,对交办的问题进行跟踪督查,层层落实,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怀化市人大今年3月份专门听取县市区整改情况的汇报,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市政府。

 

三是出台政策文件,建立推动义务教育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各地将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益阳市委、市政府以整改促发展,还根据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趋势,制订了《益阳市2004?2008年教育发展规划》,为新时期益阳教育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湘西自治州针对义务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州人大通过了《关于提高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学校危房改造资金比例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决定》,确保危改资金的到位和办学环境的优化,建立起义务教育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促进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把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作为整改工作的重点

 

一是进一步落实“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经过义务教育执法检查及交办问题的整改落实,各地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明确了支持义务教育发展的法律职责,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地财政实际状况,适当调整了本级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了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有所增加,同时加大了中央转移支付教育投入资金的比例。长沙市2003年本级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增长26%,比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高出2个百分点;五个区均安排小学60元,初中1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安排小学4元、初中6元的生均校舍维修费,城市教育费附加也由市教育局统一调配,岳阳市2003年预算内财政教育经费投入70071.1万元,较上年增长15%,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增长10.7%,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增长75%,初中增长38.3%。益阳市2004年财政年初预算安排教育经费较2003年增加5500余万元,增长18.74%,中央转移支付用于教育占比72..5%,较上年提高6.1%,衡阳市2004年各县市区预算内财政教育投入共46585万元,较上年增加3314万元,市本级教育投入除增资部分外,同口径增长5%;株洲市2004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较上年增长2805%;义务教育阶段内财政预算内学校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市本级初中生均公用经费达400元,完全中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200元。张家界市合理使用了中央转移支付资金,2003年全市争取上级转移支付教育资金4154万元,其中用于人员工资1379万元,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447万元,用于补助公用经费2328万元。娄底市本级按教师人数以公务员人年均1200元的公务费标准安排学校公用经费,直接预算到校。慈利县2003年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的5%,其中义务教育占比4%,较上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洞口县2004年财政预算内安排教育经费9502万元,较上年增加601万元,增长6.75%。

 

二是确保中小学教师工资正常发放。各地各级政府将依法保障教师权益,落实教师待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财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全省没有新发生拖欠教师基本工资的现象。其中岳阳市君山区原农场2000余名教师工资没有纳入财政基数的问题,在整改中通过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基数1000万元予以解决;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也于2003年底对原来的教师拿企业性工资进行了套改,实行事业性单位工资管理,提高了教师待遇。在此基础上,各地按照“与当地党政干部一视同仁”的原则,适当将教师政策性福利待遇纳入财政预算,实行财政统筹。益阳市桃江县教师每月150元的政策性补贴由财政实行统发;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将教师政策性补贴150元的一半纳入了财政预算,教师“四金”也由财政按规定比例列支;郴州市资兴市对教师工资和政策性补贴都由财政全额预算,按时拨付到位;邵阳市洞口县财政解决20039?12月教师政策性补贴150元/月,解决离退休教师和边远山区教师误餐费人平100元,今年计划解决教师8个月政策性补贴。

 

   三是加大专项经费督办力度。邵阳市、衡阳市对2003年挪用学杂费4450万元和3794万元进行了整改。邵阳市计划从今年开始,对挪用的4450万元学杂费分两年解决,今年解决40.5%计1800万元,2005年解决59.5%计2650万元。衡阳市向各县市区下发了财政预算编制指导意见,要求各县市区确保增加教育投入,对教师基本工资预算打足,不留缺口,已经挪用的学杂费,将通过增加财政投入予以弥补。涟源市政府专门下文取消“口子费”,决定学杂费不再抵资,由市财政增加教育投入近2600万元解决教师工资及其他教育教学开支。怀化市也于今年2月初将2002年省民委拨给怀化市5个县的200万元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助学金中的85万元全部补足到位,全额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

 

   ()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控流保学的力度 

 

   一是建立控流保学的目标管理机制。各地强化乡、村两级控流保学责任,实行双线承包责任控流,普遍建立了一把手责任制、双线三级承包责任制、与双文明考核挂钩制、普九工作奖惩制,常德市将帮困助学列入了市政府公开承诺的200410件实事。湘潭市坚持学校、社会、家庭、政府互相配合,充分发挥督政督学职能,全方位控流保学,今年上半年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0.58%。郴州市落实控流保学监控机制;强化政府、学校、教师工作责任制,加大督查力度。邵阳市将辍学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领导的指标,列入县市区’双文明’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实行责任追究制度。邵阳市至2004元月底通过结对救助或送温暖工程,使2万余名学生解决无钱读书困难,助学金额近285万元。怀化市提高双文明目标管理中教育所占分值,与县政府签订“责任状”,责成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免征政府调节金与优化教育环境。

 

二是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劝学活动。益阳市2003年下学期通过劝学有3000多名学生重返学校。衡阳市通过宣传、新闻、司法等部门多形式、多途径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为家长举办义务教育法制学习班,开展强制性法制教育。永州市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对反复规劝仍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发出司法敦促书并实行经济处罚。

 

三是加大扶贫帮困力度。益阳市通过加大扶助贫困生力度,使6000余名贫困生继续留在学校就读,2003年全市初中在校学生年辍学率为1.98%,较上年下降0.5%,桃江县初中在校学生年辍学率仅为1.6%;湘西自治州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中心,以财政投入为主,广泛吸引社会捐助,目前财政已投入200万元,民间投入50万元,去年开始救助;凤凰县对义务教育阶段特困学生实行“绿卡制度”,每年补助达100万元。

 

(四)切实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省实行了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尤其从整改前后的情况来看,我省各地基本实行了教师资格证制度,健全了中小学教师全员聘任制,教师的资格认定、职称评定、考核以及新教师的招聘、录用和上岗前培训,教师学历、技能培训均归口到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长沙市对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教师管理在没有具体的编制文件出台前,主动参照有关规定按实核定教师编制数,保障了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益阳市桃江县制订了《中小学教师轮流支教方案》、《2003-2010年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张家界市组织教师在寒暑假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理论,狠抓了骨干教师的培养;邵阳市在市教育局设立教育人才交流中心,较好地解决了教师引进、调配、使用的问题。

 

    ()城市扩容配套学校建设引起重视

长沙市将中心城区配套学校建设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制定了《长沙市城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分担实施办法》,修改了《长沙市城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要求开发建设市内小区及县市城镇时,必须规划教育用地,并且不得挪作他用。摸清进城农民工子弟情况,制订了《长沙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岳阳市政府将解决城区入学难问题作为民心工程的实事来抓,2003年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一所高中;2004年又投资2000万元,新建一所小学,新增学位3000多个。吉首市政府将新区学校建设纳入新区建设整体规划,在土地出让、规划设计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采取优惠政策支持学校建设,计划投资5.1亿,其中政府投入16亿,政府向上级争取15亿,社会捐资1亿,学校自筹1亿,已启动。郴州市为解决城区中小学学位不足的问题,决定通过整合中专学校或技工学校的教育资源,调整城区学校布局,加快城区新学校建设步伐,对城区中小学扩容提质,加快城区民办教育发展的途径加以解决。

 

    ()教育发展环境逐步得到治理

各地为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规定未经分管教育的副书记或副县长批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对学校进行有关收费方面的检查,由政府牵头,公安、工商、文化、税收、优办、综治办等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对学校周边环境开展综合整治行动。衡阳市通过整治,处治非法业主和不法商贩;共取缔违规网吧450家,严厉处罚容留中小学生上网180家,撤消摊点503个,对农村拖拉机、农用车违章搭载学生进行了集中清理。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省义务教育特别是税费改革后的农村义务教育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不足:

 

1、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全省大多数县市仅确保了教职工工资的发放,而对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经费、确保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必要的投入则捉襟见肘。一是没有依法落实“两个比例、三个增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比例偏低。二是学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三是一些地方还有不少教师工资老欠。四是教育负债包袱沉重。

 

      2、城区学位仍然严重不足。长沙市小区开发商没有按规定交纳教育设施配套费,使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滞后。益阳市城区学位紧张,市中心桃花仑小学生均校园面积8m2,生均校舍1.7平方米生均校舍1.7平方米,校均班额818人,最高班额94人,不利于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师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一是教师队伍结构矛盾突出。各地普遍存在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学科结构性矛盾突出,各学段教师比例失调等问题,张家界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中30岁以下不足20%,尤其小学教师,大部分是原来民师转正,平均年龄40岁以上,小学教师老化趋势日益严重。二是教师管理体制不顺。娄底市一中按实际需要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和调入骨干教师,而编制、工资问题很难解决。冷江市教师档案全部交人事部门管理,每人年交管理费10元,新进教师交管理费300元。衡南县跨乡镇的教师调动必须到编办办理有关手续,并每人收取100元的“开编费”,根据程序招聘的新教师,要到第二年才能上编,同时编办代财政向新进教师收取5000元的上编费,上编后又得等第二年春季财政做预算时才能由财政统发工资,一年内财政不拿钱,由学区支付每人2000元,实质上,一名新进教师工作一年半时间,得了学区发的2000元生活费,但付出了5000元的上编费,辛劳一年半还得付出3000元。三是边远地区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凤凰县一中近年来流失15人,14人为中学高级教师,2人为校级领导,造成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结构整体水平下降。

 

4、初中学生年辍学率偏高。据抽查,2003年部分市、县初中学生辍学率仍然较高。张家界市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为85.9%,三年巩固率为75.5%,其中2003年辍学率达7.4%,年辍学人数小学2000人,初中5000人,绝对数偏大。湘西自治州初中年辍学率6.3%;其中凤凰县达7%,一年流失1272人,都里乡高达27%,大田乡小学流失率高达2.46%。衡阳市部分县市初中年辍学率8%以上,衡南县2003年辍学率为7.2%?,2004年为6%。临湘市、汉寿县均达到或超过5%。

 

   5、教育发展环境不容乐观。一是学校周边环境仍需整治。各地校长座谈会中反映,普遍存在校园周边地区网吧、游戏厅过多的问题。长沙市7中周边网吧林立,自治州部分学校长期受到夜宵摊、卡拉OK歌厅的困扰,学生要凌晨两三点才能安静入睡。二是部门、单位入校检查频繁,收费过多、过滥。凤凰县物价、减负、纠风、保险、电影公司、电力、卫生防疫、环卫等10多个部门频繁进校检查收费,每年各项检查不下20次,每个中小学校每年平均收走2万元以上,造成学校原本不多的公用经费更加紧张,校长疲于应付;临湘市某校一天内有国土所、技术监督局、水文站来学校收费。少数部门打着执法的牌子到学校任意查处、罚款,一般以处罚为主,不谈整改,有的到学校亮80年代文件,不查什么,收了费就走。2003年衡南县一中被罚款40多万元;桃江县一中被罚10余万元,某镇中学被收走6万元;芝山区和市物价局到市一中核查,没有违规行为,要收取所谓“计算机成本核算费”2万元,市质监部门也到学校检查学生自带的米、食用油;怀化市洪江市区吸毒分子常到学校附近对学生敲诈勒索,放学需教师护送。

 

三、意见与要求

 

     1、要切实落实义务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中之重地位。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重点保证,优先发展。要按照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依法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实施义务教育的目标责任制,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的发展环境,切实保证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不断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努力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

 

     2、要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执法检查后整改工作的力度。自去年省人大义务教育执法检查后,各地采取了积极的整改措施,也取得了初步的整改成效,但是,从这次督查的情况来看,各地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巩固和扩大义务教育执法检查所取得的成果,就必须进一步加大整改工作的力度。各地要针对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再次进行“回头看”。凡可以现阶段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凡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也要尽快拿出方案,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要制定整改目标,明确整改重点,落实整改措施,注重整改实效。要建立整改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各有关部门的整改责任,对按兵不动,甚至抵制整改的,要依法予以追究。

 

    3、要依法确保对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要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切实做到“保工资、保入学、保安全、保运转”。各级政府要进一步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可用财力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比例。县级政府要依法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不得留有缺口。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教育资金必须按规定比例足额到位,不得挪作他用。县级财政必须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依法拨付学校公用经费,杂费收入要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开支。要加大对中小学危房改造的投入力度,并抓紧清理和削离农村教育债务。

 

    4、要坚持“双线”保学控流责任制,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县、乡政府及村民自治组织要负责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降低辍学率。城市各级政府要依法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建立健全扶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制度和资助体系,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各级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设立中小学助学专项资金,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两免一补”。各级教育部门要成立受援助学机构,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捐资助学。

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OO四年六月二十一日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关于省人大义务教育执法检查后整改工作专项督查情况的通报

980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