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东坪镇黄沙坪完小:打造万里茶道上的精品学校
近年来,安化县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开展“规范办学年”活动为抓手,以办“家门口的好学校”为目标,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日趋改善,管理更加规范,质量逐年提升,全县教育系统焕发出勃勃生机。
“妈妈,今天我当‘小茶博士’啦!老师带我们在茶艺室泡了黑茶,还学了茶礼手势!”傍晚的黄沙坪古镇,三年级学生小雨举着自制的茶饼,高兴地向母亲描述校园生活。
青砖灰瓦映古韵,茶山叠翠伴书声。黄沙坪完小——这座始建于1927年的百年小学坐落于中国黑茶博物馆之侧,历经百年沧桑,始终坚守“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办学初心,将规范办学与特色发展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探索出一条“小而精、优而美”的城郊教育发展之路。
茶学融合,乡土里寻真知
“我爷爷就是这里毕业的,他说当年教室外总飘着茶香,先生教打算盘也要用茶叶买卖做例题。”六年级学生小宇的家族三代人与这所学校结缘。
作为安化黑茶核心产区的“茶乡学堂”,黄沙坪完小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打造“茶文化+”特色课程。校园内开辟“小小茶园”,学生从种茶、采茶到制茶全程实践;课堂上,数学老师用“茶叶称重”讲解度量衡,语文课以茶诗诵读感悟传统文化,美术课则用茶梗拼贴创作乡土艺术作品。
▲图为学生种茶、泡茶
依托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学校将“环境育人”理念贯穿始终:利用鹅卵石、竹篱笆等乡土材料打造“茶韵”“耕读”“二十四节气”主题文化墙;在校园后山开辟“农耕区”“种茶园”,科学课带学生辨认茶树与昆虫;劳动实践基地里,孩子们种下的辣椒、红薯成为食堂的“校本食材”。黄沙坪完小校长刘颖说:“我们坚信,一草一木皆可育人,要让山村孩子在与自然的对话中迸发出生命的力量。”
书香致远,阅读点亮山乡
“深耕阅读路,闻得百花香。”走进校园,廊道转角处的“漂流书吧”、班级教室的“共享图书角”、楼梯转角的“露天阅读区”构成“十分钟阅读圈”。校园文化从整体入手进行顶层设计,以“茶”为中心元素,与“书香校园”建设有机结合,教学区域保留中国传统式建筑风格,与毗邻的红茶博物馆、黑茶博物馆、黑茶一条街互为衬托,相得益彰。学校通过“晨诵午读暮省”制度、教师领读“1+N”计划(1名教师带动多个家庭),让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通过多次邀请阅读专家、名师到校指导、作专题讲座、开展“世界读书日”“茶娃爱阅读”“教师书香茶话会”等活动,积极发动、广泛宣传,营造阅读良好氛围。2024年下学期评选出书香少年49名,书香班级2个,书香家庭30个,书香教师6名。学校2022年获评东坪镇书香校园,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县级书香校园。
▲图为学生自主阅读
管理育人,细微处见匠心
针对小规模学校特点,黄沙坪完小创新实施“网格化”精细管理:16名教师“全员导师制”覆盖全校280名学生,建立特殊学生“一生一档”成长手册。食堂每日菜单由学生参与制定,融入膳食营养课程;“左手持杯托,右手拇指食指捏杯盖……”茶艺社团课上,10岁的乐乐正在冲泡安化黑茶。从笨拙打翻茶具到行云流水的“小茶人”,课后服务开设茶艺社、剪纸、计算机编程等10个社团,学生自主选择率达100%。家长李女士感慨:“刘校基本都叫得出每个孩子的名字,连楼梯间都是学习的地方,教育就藏在细节里。”
▲图为学校社团活动
“课间休息15分钟,我和同学在操场打羽毛球、踢毽子、缓解了紧张的学习压力。听老师说我们学校马上就会引进滚铁环、打陀螺、踩高跷等民间传统游戏,我和伙伴们都很期待。”学校严格规范教学管理,落实“双减”与“五育并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认真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开齐开足规定课程。
“要想给孩子一杯水,首先要有一桶水。”刘颖表示,学校十分重视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在每月进行集中业务培训和校本研训的同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讨,邀请县教师发展中心专家、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到校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充分利用“国培”“乡村校长工作室”“芭莎慈善公益基金”等选派教师参加省内外各类平台培训活动,将先进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方法引入学校,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24年以来开展校际交流学习12次,县际学习2次,参加省级国培6人次。
当朝阳为百年校舍镀上金边,茶艺室里传来稚嫩的吟诵声:“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所万里茶道上的小学,正沿着规范办学之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烹煮着新时代乡村教育的隽永茶汤。(作者:李斯琴 王松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