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龙山:贫困县办好大教育 教师成为“香饽饽”
本网讯 湘西龙山县位于湘西西北部,与湖北来凤县交界,属于国家级扶贫重点县。 就是这样一个偏僻的穷县,近年来却大力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05年―2010年,龙山县连续6年荣获湘西州教育工作目标管理一等奖;2010年,被湘西评为推进“教育强州”工作先进县,受到湘西州委、州政府表彰;2010年5月,湖南省民族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龙山县召开,会上充分肯定了龙山县推进均衡教育发展的经验;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采访报道该县均衡教育的发展情况,一时间龙山受到省内外广泛关注。 合理布局化解城区“大班额” 以前,龙山县教育布局不尽合理,办学条件差,县城学校太拥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该县从科学规划入手,高起点谋划教育布局,大手笔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和学校建设。 龙山县多方筹资1.2亿元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完成7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使全县农村初中和中心完小都具备寄宿功能。该县对乌鸦乡九年制学校1―3年级低龄寄宿学生首先实行“生活有人照料、安全有人管理、学习有人辅导、习惯有人培养、活动有人组织、生病有人医治”的“六有”“保育式”管理新模式。,目前,龙山县已建成20所像乌鸦乡九年制学校这样的寄宿制学校,有效地集中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水平。 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区大班额问题,该县下决心推进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工程。在政府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龙山县创新机制,通过政府投资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的办法,征地210亩,投资8000万元,按照“国有公办、委托管理”的体制,建成72班型的普通高中皇仓中学,使城区高中增加了近4000个学位,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高比例达到了48%,比2005年提高20个百分点。 2009年,龙山又新建48班型的龙山五小,使城区小学学位增加3000个,有效解决了城区入学压力和大班额问题。同时,龙山县委、县政府排除阻力,将价值近亿元的原老烟厂整体划转给教育部门,计划投资6000万元建成60班型的纯初中龙山三中,从根本上解决初中学位紧张问题。 多方合力“保教育” 龙山积极争取各方支持,营造教育发展合力,这是龙山县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 龙山县委、县政府对教育格外重视,成立建设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党委、政府定期议教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建设教育强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县级领导、县直各部门联校支教制度和乡镇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先后制定《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关于加快幼儿教育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4个专门文件,对建设教育强县经费投入予以了政策保障。 该县财政在预算和决算时,严格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2007年-2010年教育经费分别占财政总支出的22.82%、23.08%、25.93%、28.01%,分别提高了0.85、0.27、2.84、2.08个百分点。 在确保建设教育强省经费保障机制政策落实的基础上,龙山县政府每年勒紧裤带还挤出1000多万元用于学校建设、教育质量奖励、教师奖励等费用开支和远程教育设备运转维护经费等等。 同时,该县还建立了较为完善就读保障体系,在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后,加大对贫困寄宿生救助力度,每年定期开展“爱心改变命运”等捐资助学活动,救助义务阶段学生达19300余人,救助金额达770余万元,救助贫困高中生达1200余人,救助贫困大学生400余人,救助金额达130余万元,确保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 龙山还建立了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下决心治理教育软环境,彻底解决针对教育的乱收费等扰乱教育正常秩序的各种不良行为。如今,全县所有中小学还成立了家长协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支持学校工作、监督学校行为、评价学校和教师,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教师成为龙山的“香饽饽” 近几年来,龙山县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守师德、正教风、树形象”学习教育活动,教风、考风、招风“三风”整治活动,引领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同时,大力开展教学论坛、远程培训等活动,教师全年参训率达95%以上,培养了一批“学习型教师”,创建了一批“学习型学校”。 从2005年起,该县每年向社会公开招聘录用教师100名,2005-2010年共新招聘757名大专以上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为稳定优秀骨干教师队伍,该县在高中教师中评选“学科带头人”,每人每月享受500元的特殊津贴;在初中和小学教师中按教师总数5%的比例评选“骨干教师”,每人每月给予100元的特殊津贴;建立校长职级制管理办法,根据学校规模、任职年限和工作业绩等对校长按6级11等进行任职定级,县财政每月给予100元至960元不等的校长津贴。 为促进城乡教师相互交流,从2007年起,该县每年派100名城区优秀教师下到农村薄弱学校抵岗顶编支教,给支教教师每人每月300元的支教津贴,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实施农村教师公转住房建设工程,共建设农村教师住房540套,3万余平方米,解决了800余名农村教师的住房困难,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县里还制定了一系列关爱贫困教师生活的政策措施,在县财力十分紧张,公务员津补贴无法到位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解决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绩效工资,年人平比公务员津补贴高出2000元,教师成了该县的“香饽饽”。 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鼓舞下,龙山县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事迹:特岗教师覃占波通过网络筹集价值10多万元的物资,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救助贫困学生;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的教师田秀英,带着年迈的父母去桂塘乡支教;退休教师杜诗河办起留守儿童活动室,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好爷爷”;多名教师得到国家级、省级表彰,县第一小学教师蒋贻俊荣获“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称号,县第一小学教师石俊英和县高级中学教师田顺江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县第四小学教师向莉莉被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青联授予“湖南青年五四奖章”。 教育提质硕果累累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龙山县先后组织开展“教学常规落实年”、“素质教育质量年”、“科研兴教年”、“学校管理年”、“校园文化建设年”等活动,出台《龙山县“科研兴教”工程实施意见》等10多个推进教研工作的文件及制度,要求各校均按每期生均10元的标准用于教研。4年来,该县共获国家、省、州等立项课题98个,荣获省级奖励8个,国家一等奖2个。 龙山全面开展德育等六类素质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引导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特色多样化。由于措施得力,该县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09年,龙山荣获全国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4个一等奖;去年,湘西州第十二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龙山打破15项纪录,荣获团体总分第一;高中教育质量稳中有升,连续四年高考升学率逐年攀升,2010年全县本科总上线1730人,本科上线率达到59.47%,居湘西自治州八县市之首。(通讯员 魏芳柏 张小军) |
责任编辑:袁轶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