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2016,株洲教师培训9个新词
2015年是株洲市教师培训工作硕果累累的一年,“国培”“省培”喜获全省第一、“名优教师送培到县”深受好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广获赞誉等。2016年全市教师培训工作如何开展?市教师培训中心给出的关键词是“创新”。
日前,市教师培训中心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研究部署2016年全市教师培训工作安排。以全面实施全市教师素养提升“十百千万”工程2016年年度项目为主线,制定了25个市级培训项目(工作),无论目标与任务的制定,还是措施与要求的提出,都突出一个“新”字。
新词一:向农村倾斜
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缩小城乡师资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市教师培训中心在2016年工作重点中,首次向农村倾斜,15个专项培训中,就有《2016年教育扶贫“名优教师送培到乡”活动》、《2016年株洲市“名优教师送培到县”活动》、《乡村教师赴城区学校跟岗实践专项研修》等贴近乡村教师实际需求的培训活动,力争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新词二:再培训再提升
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塑造,离不开有效的教师培训,教师培训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培训者队伍。
株洲教师培训首次将重视名优特教师再培训再提升纳入工作要点,从建设跨校跨区域跨学段名师工作站入手,在理论学习、风格建树、思想提炼和成果呈现等方面促进名师培养工作创新。
正如教培中心姜野军主任在学科基地主持人会议上所说:“学科基地主持人,不仅是学科带头人,还是整个学科的引领者、组织者、统筹者”。这其实也是对所有培训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新词三:学教研训一体化
为全面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质量与效益,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创新层出不穷等特点,市教师培训中心积极探索以教师发展中心+基地学校的“学教研训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新模式,构建以教师发展机构为主导,以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为基地的高质量、有特色、强辐射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启动株洲教师教育网校建设,建设教师移动学习管理与服务平台和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以满足“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
此外,还提出了高端引领与末端提升并重的培训新思路,依托“四名两基地”,开展多样化活动,结合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开展教师发展特色课程培训,在高水平学科学、教、研、训实践中创造教师培训工作新经验。
新词四:株洲教师发展导报
为加强教师工作宣传,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本年度将创办《株洲教师发展导报》,定位于“教师研修平台,教育思想园地”,建立通讯员和特约撰稿人队伍,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法规宣传,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典型案例和新鲜经验的宣传,努力塑造株洲教师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新词五:学分年年清
为改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上一周期,教师培训前松后紧,为了学分而突击培训等现象,教培中心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年度72学分达标及监察机制,实施学分任务年年清制度,便于各级师训机构在本周期内,通过对教师需求的调查分析,合理安排培训,以提升培训品质。而对于影响学分实时登载与查询问题,则及时调整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解决省、市两套学分管理系统对接的难题。
新词六:真做培训和做真培训
针对项目实施过程疏于监控的状况,建立以受训者为主体,以受训者个人感受和“行为”变化为主要参数的全过程监控与评估制度,并确立工作项目科室负责制和工作项目责任人制,赋予责任人对项目实施及工作团队的组织、管理、考核职责,确保“真做培训”和“做真培训”。
新词七:年中督查及年终考核
本年度的重头戏,市教师素养提升“十百千万”工程2016年年度项目,将实施任务分解至县市区校,研制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建设指南,根据进度安排做好年中专项督查及年终专项考核,以此发挥县市区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教师培训更具生命力。
新词八:教师资格定期注册
对于涉及广大教师切身利益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市教师培训中心着力建立专项工作团队,做好调查研究,开展专题培训,规范程序管理,妥善处理注册工作中出现的矛盾或问题,平稳有序推进注册工作,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新词九:职业态度与师范技能
而对于社会影响较大的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是对未来教师职业态度与师范技能的双重测试,面试工作要求严格执行考务工作细则,公平公正,确保考试信度,树立市教培中心良好的社会形象,便于培训工作更好的开展。
且思且行,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致力于做一个有智慧有活力的培训机构,让株洲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之路迈得更加坚实。
来源:株洲市教育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