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0142号建议的答复
对省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0142号建议的答复
宋天翔代表:
您和其他代表提出的《关于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已收悉。经商省委网信办、省广播电视局、省卫生健康委,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建言。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的建议”极具针对性和建设性,为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近年来,教育厅等相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化使命担当、注重系统谋划、完善工作举措,全力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做主要工作如下:
在前期工作中,省教育厅从多维度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工作。政策法规层面,2020年,推动省委省政府两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2021年,印发《加强新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联合省卫省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医教协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施意见》。2024年,指导制定地方标准《高校心理咨询辅导服务规范》,会同立法部门起草《湖南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条例》,并加快推动出台(预计5月底正式出台)。推动全省高校党委成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列入学校重点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分级负责管理体系。指导所有高校全部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鼓励高校结合实际设立符合大学生需求特点的功能室、积极心理体验室等。充分发挥专业力量支撑作用,成立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以高校为例,我们强力落实“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的标准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全省高校已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603人。教育教学方面,组织专家修订统编教材,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全省97%的高校针对新生开设32学时2学分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加大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建设线上“云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心理课程教学实效。2023年举办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坛,2024年举办全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首期集体备课会,成功举办全省高校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教学大赛和常态化开展全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推动全省高校心理骨干教师和辅导员通过以赛代训、以赛促学、以赛促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力。此外,还常态化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每年选送100余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到省外交流研修,多次邀请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李焰、云南省首届心理教育名师王莉等全国名师来湘交流指导。咨询辅导服务方面,依托合格心理咨询室建设、成长辅导室和心理示范校建设等项目,大力推动全省高校心理咨询辅导能力建设,基本实现学生心理咨询辅导时长每晚不少于2小时、每周累计不少于30小时,成长辅导室覆盖大部分高校的二级学院。持续加强“公益督导”平台建设,三年来面向全省高校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开展了六期心理咨询案例“公益督导”,参与教师5761人次,有效提升了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工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心理咨询求询率。搭建省级高校心理援助服务平台和家校育人平台,集聚全省高校优秀心理骨干教师,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累计提供心理健康服务4万余人次。依托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项目,推进20个示范中心与60所高校“手拉手”结对帮扶,有效促进全省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规范发展。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典型案例遴选推荐,5个案例入选全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典型案例。危机预防干预方面,按照“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精准筛查、科学指导”的工作理念,建立高校内“宿舍、班级、院系、学校”四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健全“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的“五早”危机预警机制,完善“一名患者、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危机干预机制,不断提升全省高校心理危机事件处置能力。定期组织全省专职教师心理危机干预专业能力培训,定期开展危机干预工作督查与会诊,推进全省一级库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在特殊和关键时间节点发布心理危机预警信息,指导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排查与心理健康普查工作,控制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率。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开设“大学生心理诊室”,推动完成所有高校与当地专科医院签订了医教协同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协议,建立了大学生就医、复诊和信息共享绿色通道和医校协同开展学生心理评估工作机制。知识宣传普及方面,开设微信公众号“湘高心育”,定期推出心理知识科普文章,强化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每年为全省大学生举办四期“成长云讲堂”,拓展大学生心理知识宽度,获取成长锦囊。指导各高校充分用好“线上线下”各类平台载体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依托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世界精神卫生日两个重要时间点,组织全省高校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书籍阅读”“心理影片赏析”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每年开展“校园好声音”“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用艺术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在《湖南日报》开设“谈心室”专栏,以读者来信、心理专家回复信件等方式,科普心理学知识,解答读者的心理疑问。开通湖南省高校师生心理健康公益服务热线“湘听热线”,免费为师生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及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服务。
省委网信办立足职能,协同相关部门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网络环境。一方面,加强网络内容治理,加大对不良信息的整治力度,依法打击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网络空间。通过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对涉及青少年的不良信息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及时清理相关违法违规信息和关闭违规账号。另一方面,推动网络平台落实主体责任,督促平台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加强对涉及青少年内容的审核把关,防止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同时,积极引导网络平台传播正能量,鼓励平台推出更多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优质内容,如推出“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专栏”等栏目。
省广播电视局积极发挥行业优势,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宣传教育贡献力量。在广播电视节目方面,鼓励制作和播出更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专题节目、公益广告等。如制作的“心灵成长”系列节目,通过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形式,深入解读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大青少年和家长的好评。此外,还利用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定期播放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让农村地区的青少年也能便捷地获取心理健康相关信息。
省卫生健康委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中,着重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支撑。一是推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增加青少年心理专科门诊数量,目前全省已有多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设了青少年心理专科门诊。二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进修班等方式,提升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三是开展心理健康筛查与干预工作,与教育厅合作,在全省高校和部分中小学校试点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对筛查出的问题学生及时提供专业的心理干预服务。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迈向新台阶。一是建强工作力量,推动师生比逐步达到1:3000,建立辅导员能力认证体系,加强成长辅导室建设等。二是建优课程体系,修订示范教材,办好教学竞赛,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心理育人渗透。三是做好预防干预,利用信息化手段监测预警,发挥热线作用,落实预警机制,开展调研会诊。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常态化开展心理文化活动,拓宽学生情绪纾解渠道,强化知识普及。五是深化校家社医协同,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加强与各方协调联动,利用企业资源助力学生成长。此外,省委网信办、省广播电视局、省卫生健康委也将分别在进一步加强网络生态治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宣传,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题材节目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审核,持续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与我厅的协同联动,共同推动我省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再次感谢您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厅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湖南省教育厅
2025年5月28日
联系单位及承办人: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刘教杰
联系电话:0731-85715329
抄送:长沙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