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0434号建议的答复
对省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0434号建议的答复
袁运长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湖南省中小学生现场救护培训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厅高度重视学校急救教育工作,采取系列措施大力推进学生急救技能普及。
一是将其作为健康教育重要内容。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我省开设了覆盖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健康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专题,向学生传授基本医疗与急救知识。
二是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我厅联合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红十字会、医疗卫生机构等组织开展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普及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各级各类学校也通过学校班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教育。学校军训中,将救护基本知识、意外伤的救护、心肺复苏等纳入教学内容。
三是创建一批试点学校。截至目前,共创建了45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2025年又申报创建120所。
四是加强急救技能培训。2024年,联合省红十字会建设了300余个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护智能化培训基地,其中110余个建设在高校,每个基地每年至少完成2000名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和5000人次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任务。在每年的高校军事“四会”教练员培训中,将急救技能尤其心肺复苏作为重要培训内容。
五是加强经验交流推介。2024年7月12日,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了湖南省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工作推进交流会。2025年5月9日,配合省红十字会在长沙举行了应急救护智能化培训基地工作交流活动。
根据您提出的建议,下一步我厅将会同有关省直单位继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部门协同。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省红十字会等单位认真落实《湖南省现场救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履行好各部门职责,加强联动合作,每学期会商一次学校急救教育工作,每年举行一次学校急救教育交流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协同推进学校急救教育。
二是强化健康教育。督促指导学校通过健康教育课、校本课程、选修课、社会实践课以及课外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教育,确保小学、初中、高中每学期不少于一课时,高等院校每学期不少于两课时。其中小学生以树立安全避险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学会发生紧急情况时采取正确的求助措施为主;中学生以掌握预防各种危险的方法和技能、学会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为主;大学生以掌握常见突发事件和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法、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为主,重点掌握好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基本技术等急救技能。
三是做好急救培训。加强学校红十字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选派优秀校医、体育老师、心理老师等参与救护师资培训,将应急救护培训日常化,纳入教师培训、学生军训、体育与健康课程等,安排学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做好基地的日常管理并依托基地对校内师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指导各高校红十字应急救护智能化培训基地认真完成每年完成红十字救护员培训不少于1000人、普及培训不少于5000人的任务。指导高校加强医护类专业学生急救培训,尽可能让每个医护类专业学生都掌握急救技能以及急救培训能力。
四是配备急救设备。督促指导全省国家级急救试点学校严格按照试点学校建设标准配备急救设施设备,加强对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管好用好急救设施设备。推介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制定发布的《校园急救设施设备配备规范(试行)》团体标准,指导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按照标准配备急救设施设备。
五是加强考核评价。指导各地各校探索将急救技能掌握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学校急救教育开展情况和效果纳入学校评价考核。指导衡阳市试点急救技能纳入体育中考,推介其典型经验和做法。
六是争取专业指导。加强“医教协同”,积极争取专业医疗机构及专家的指导和帮助,联合专业医疗开展学校急救教育、培训、宣传活动,整合专业力量共同推进学校急救教育工作。
感谢您对学校急救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教育厅
2025年5月27日
联系单位及承办人: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张志敏
联系电话:0731—82203435,手机号码:18692031655
抄送:娄底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