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0612号建议的答复
对省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0612号建议的答复
龙四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湖南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精确定位,做好学分银行顶层设计”的建议
我省高度重视终身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学分银行建设试点。一是探索建立组织框架。自2013年起,依托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现湖南开放大学)启动学分银行筹建。2017年,成立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中心湖南分中心。2025年,支持湖南开放大学成立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作为教辅机构下设标准化管理、认证和信息管理科室,明确其统筹制度建设、平台运维及学习成果认证等核心职能。二是构建工作制度体系。制定《湖南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方案》《学习成果认证办法》等9项配套制度,初步建立学分认定、存储、转换的流程规范。建成湖南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平台,注册用户41.14万人,存储学习成果2.92万条,实现学习成果线上登记、查询及部分认证功能。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聚焦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统筹、综合协调。一是联合相关部门,将学分银行建设相关制度纳入教育发展规划,以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系。二是依托市州开放大学设立学分银行分中心,在县域学习中心、社区教育机构设置服务网点,形成多级架构,扩大城乡服务覆盖范围。
二、关于“精心设计,构建完整的制度框架”的建议
近年来,省教育厅指导湖南开放大学不断完善学分银行建设标准与技术规范。一是建立重点领域制度。研制了《湖南老干部(老年)开放大学学分认定与激励管理办法》《“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学分替代试点方案》等工作制度,规范老年教育、农村人才培养等场景的学分认定流程,累计为33万余名老年学员、5000余名农民大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二是推进认证标准与平台建设。初步建立职业教育课程认证标准,如数控技术专业认证单元标准涵盖10余门核心课程,明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课程学分转换规则。学分银行信息平台接入国家开放大学数据接口,实现基础数据互通与跨校认证测试。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从制度更新、技术升级与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激活学分银行的创新效能。一是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工作机制,研制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及职业培训的学分认定规则,规范全流程管理。二是提升技术支撑。推进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区块链技术升级,以学习成果上链存储与跨机构可信验证为目标,增强个人学习、就业、社区服务等多元场景的关联性。三是加大经费支持。争取省级财政加大终身教育领域的投入,将学分银行运营经费纳入预算,同时统筹资源,鼓励各方通过公益捐赠、合作开发等方式参与学分银行建设。
三、关于“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建设模式”的建议
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互联网+终身教育”模式,依托湖南老干部(老年)开放大学平台,推出“智慧助老”“社区教育”等线上课程5000余门,注册用户近18万余人,学习访问超4600万人次。
下一步,省教育厅厅将持续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学分银行在终身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一是深化特色试点。聚焦智能养老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开展“学分银行+”试点,探索“课程学习+技能认证+实践服务”的学分累积模式。二是鼓励高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及产业园区成立联盟。支持湖南开放大学与湖南大学、中建五局等单位成立“湖南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合作联盟”,壮大合作联盟与资源共建,共建“行业特色课程资源库”,实现联盟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感谢您对终身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湖南省教育厅
2025年5月27日
联系单位及承办人: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王宇
联系电话:0731-84723683,手机号码:15873118887
抄送:怀化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