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751号提案的答复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751号提案的答复
曾艳钰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我省乡村美育提质扩容的建议》收悉,经商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妇女联合会,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突出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乡村美育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美育也得到了高度重视。诚如您建议中所言,乡村学校美育工作基础薄弱,目前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我们将吸纳你们提案中的主要观点,与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一起,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在乡村美育建设中体现以下要求:
一、加强乡村美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政策衔接配套。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把农村学校美育设施建设纳入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小规模学校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建立美育基础薄弱学校帮扶机制”。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要求实施乡村美育提质发展行动。我省目前,全省教育系统全力实施《湖南省学校体育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截至2023年底,全省三年净增中小学音体美教师数量和体育场馆面积相比2020年均增长了30%左右%以上,音体美器材达标率均达98%以上,一大批重点加强了农村学校体育美育教师配备和条件保障得到改善。;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和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闲置教育资产盘活利用,改善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基础设施。《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专项规划实施3年来,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042个、28042个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将23个脱贫地区村镇列为湖南首批文艺创作基地,在全省创建“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示范单位”80家,遴选推介了一批文化馆(站)优秀艺术普及活动品牌。省文旅厅以创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门前十小”示范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打造“最美潇湘文化阵地”,同时依托中国、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推进“艺术乡村”建设,积极开展“一乡一村一品”建设,打造和发展乡村节庆活动,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品质,同时也为。乡村学校开展美育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研制我省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实施方案,将“乡村美育提质发展行动”作为重要内容,探索建立教育系统内部“县域为基础、市域为统筹、省域为指导”机制,县域内通过实行教研员定点联系乡村学校、开展联片教研,组织中心学校教师和优质课送教上门,建立城区、中心校和小规模校教师一对一传帮带等,为乡村美育注入活力。联合多部门,出台进一步加强乡村美育工作的具体措施,通过整合部门资源,丰富活动形式,以乡镇中心校为主导,依托乡镇文化站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场所,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利用,打造小而美的乡村美育空间;搭建乡村美育展演平台,设计系列公益启蒙课程,开展多样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活动。
二、建立健全城乡联动、多方参与的乡村美育促进机制。各地各部门已在加强城乡联动、建立对口扶助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是着力提升乡村学校艺术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强艺术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大力培养一专多能“全科教师”、建立县域内艺术教师流动授课制度和网络教学等方式,保证乡村学校艺术课程开齐开足;指导各地逐步利用农村学校富余教师资源,加强转岗培训补充艺术教育师资,鼓励大学生实习支教等方式,补足艺术教育师资缺乏的短板;以提供优质美育网络资源、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一所名优校带动多所乡村学校开展集体备课等方式促进城乡学校共享优质美育资源。二是探索高校艺术社团和乡村学校双向交流机制。各高校积极开展美育浸润行动。如湖南科技大学以边远地区留守儿童为对象,以祁东县为起点,在多地乡村学校组建专业儿童合唱团体,支教时长达1万余小时,超过2000名留守儿童受益。长沙师范学院帮扶怀化罗子山瑶族乡学校2年多,分批派遣100余人次美育师生志愿者驻校,使罗子山学校的美育走向日常化、多样化、特色化。三是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我省大中专学生志愿服务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仅2023年就有1.3万支队伍、近10万学生参与了暑期社会实践,助力乡村美育发展。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花种子”公益项目,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4年来共培育乡村绘本美育师资115人,服务少年儿童6000余名。
下一步,我们将在总结已有经验做法基础上,继续探索将城市文化馆专业人员、文艺工作者、专业团体退休人员、优秀民间艺人等支持乡村学校美育教育的途径。鼓励乡村学生进城市艺术场馆、博物馆等开展美育主题研学实践活动,或者通过线上转播和组织观看艺术展演活动等方式提供更丰富的美育资源。联合有关部门到乡村举办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如小型音乐会、舞蹈、传统戏曲、画展等,以县市为单位组织广场舞表演、大众合唱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家校联动,不断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更好的学校美育环境。
三、关于推动美育建设与传统文化共融共生。
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除国家课程内容外,我省在地方课程《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和《综合实践活动》等中安排了湘绣、花鼓戏等湖南地方非遗教育和“我是非遗小传人”等实践专题,面向3-9年级学生开设相关课程。全省各学校结合本地实际,将非遗知识或者民间手工技艺作为校本课程重要内容,近年来累计编纂读本300余套(册),涉及祁剧、花鼓戏等非遗代表性项目近400个。全省建立戏曲特色学校121所,全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127所。省委宣传部联合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单位,在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送戏下乡”“三下乡”服务等文化活动,不断加强乡村公共文化供给。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委宣传部开展“优秀农耕文化体验活动”,在遗产地及相关农耕文化博物馆、农家书屋等开展展示和青少年体验活动等;积极举办农民丰收节、油菜花节以及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鼓励农村学校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校本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来校交流、讲座,按照有关政策聘用优秀的艺术教育工作者、非遗传承人、退休音乐美术教师担任兼职老师、指导开展美育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各地利用乡村资源开发适宜农村学校和学生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培育推广一批乡村学校优秀美育案例,探索适合乡村学校美育的教育教学方法。开展面向学生全体的体育艺术活动,鼓励学校成立活力体艺社团,鼓励和引导学校与周边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亲民文体活动,家校联合,定期向当地群众开展示美育教学成果活动,宣传活动典型,进行艺术展示交流,家校联动营造全社会共同营造促进乡村学校美育发展活动开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感谢您(你们)对乡村学校美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教育厅
2024年6月20日
联系人: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李林芳
联系电话:0731-84714942
联系地址:长沙市东二环二段238号 邮政编码:4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