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0853号建议的答复
对省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0853号建议的答复
罗长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收悉,经商省财政厅、省社科院等有关部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的建议
多年来,我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一方面通过建立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实施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等多种方式,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提升内涵建设水平。2023年,我省争取中央财政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16.58亿元,省本级财政安排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资金3.73亿元,高校基建专项资金(职业教育领域)3.74亿元;发行职业教育领域新增专项债券项目49个,发行金额合计38.79亿元;探索开展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试点,初步建立以专业大类生均培养成本、产业区域适应性、办学水平和改革绩效为分配依据的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另一方面加大学生资助力度。切实落实国家关于职业院校学生的资助政策,按要求调整职业院校奖助学金政策,不断完善“奖、助、贷、勤、免、补”资助体系。目前,我省高职学生国奖名额约占全省本、专科国奖名额的42%,较调整前增长超过20%;中职国家免学费覆盖面提升至85%,学生受助面不断扩大。
下一步,省财政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资源统筹,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整省推进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财政资金向国家和省急需特需专业倾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向湖南的支持力度,统筹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的方式支持职业院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二是充分利用和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支持职业院校完善教学实训设施设备,研究制定支持鼓励产业资金和社会资本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融汇,推动构建具有省域特色、重点与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是积极优化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适时调整高校国家奖助学金资助政策,推动将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二、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从“十一五”起,我省逐步建立起了职业院校教师的四级培训体系。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的基础上,2010年我厅建立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轮训制度,2012年又将高职院校教师纳入省培计划,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并要求市州、学校设立培训专项经费(学校不低于年收入5%)用于对本区域、本校教师培训。“十三五”“十四五”期间,我省累计投入资金2.96亿余元用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累计培训职业院校教师51070人次。同时,设置一系列项目并配套相应经费激励教师成长成才,如芙蓉名师评选、楚怡教学名师认定、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资源建设、优秀教材评选、教研教改课题等。近几年,全省立项建设楚怡教学(含思政)团队477个,培育认定楚怡教学名师、名师班主任工作室、楚怡工坊436个。
下一步,我省将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师资培训。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统筹用好专项资金,切实落实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在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省级“楚怡”教师教学团队以及服务湖南“三高四新”相关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精心选取培训内容,遴选优质实施培训的院校和规模企业,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二要坚持项目引领。激励和督促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落实“双师型”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的主体责任。继续实施省级“楚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项目的建设任务,探索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省职业院校双师型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更上新台阶。三要拓宽优秀教师来源渠道。探索实施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吸引优秀退休教师重回教学一线,参与职业教育工作;研究制定湖南省产教融合领军人才、产业教授选聘管理办法,遴选认定首批产教融合领军人才、产业教授;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办好职业技术师范二级学院,不断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工作。
三、关于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的建议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我们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一是多方共搭校企合作平台。支持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探索联合办学,成立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6个,建成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18个(全国第4),推动组建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21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35个,校企共建产业学院217个、技术创新平台482个,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455家。二是积极加强对职业教育对接产业研究。对接我省现代产业体系,2023年,省教育厅联合发改、工信、财政、人社等五部门研制并印发了《湖南省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到2025年,全省高职院校对接我省4×4现代产业体系优化调整20%左右的专业布点。省社会科学院立足本职工作,组织开展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系列研究,推出了《传承楚怡精神发挥“楚工”旧址综合效益助推湖南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等系列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安排部署,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一是调整优化专业布局。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湖南省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对接我省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引导职业院校加快专业动态调整,切实提升专业服务产业水平。二是搭建战略合作平台。推动市州依托产业园区牵头,打造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水平高校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协同服务先进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集群式发展为目标,职业院校联合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应用技术平台、协同创新中心,服务企业解决一批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关键零部件工艺设计与加工技术方面问题。三是加强智库研究。省社科院将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力争推出更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智库研究报告,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哲学社科力量。
四、关于建立职业教育质效评估和监管体系的建议
2009年,我省在全国首创了县级政府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强化县级政府履行职业教育办学职责。随后,陆续建立了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抽查、中职公共课普测、高职毕业设计抽查等质量监测制度,通过对学生质量的监测评价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每年组织开展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引导职业院校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先后组织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新设专业合格性评价、学生专业技能考核标准评价,引导职业院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专业教学标准。通过持续开展“三查”“三赛”“三评”制度,初步构建起了职业院校质量监控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一是积极推动开展对职业教育的督导督查,切实督促县级政府履行职业教育在发展环境、发展规划、经费投入等方面的职责。二是进一步完善“三评”“三赛”“三查”制度,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引导职业院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专业教学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完善检查评价机制。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专业技能考核标准与题库评价、学生专业技能抽查等作用,推动高职院校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质量检查,对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低下、就业率过低的责令停止招生、限期整改,切实提升职业院校资源合理配置和使用水平。
衷心感谢您对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教育厅
2024年8月29日
联系单位及承办人: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彭文科
联系电话:0731-84714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