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969号建议的答复

湘教复字〔2022〕107号
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
第0969号建议的答复
李艳代表:
您所提的《关于“双减”政策下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省历来重视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根据建设教育强省的要求,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我省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升了农村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通过实施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建立农村学校教师补充主渠道2006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经过十余年发展,我省公费定向培养已覆盖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类型,建立了各类型、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培养全覆盖的培养补充体系。根据培养类型与培养目标的需要,招生计划设置了普通招生计划、定向到乡镇任教招生计划、定向到民族乡招生计划和定向到小学教学点招生计划。截至2021年底,我省有33所高校参与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工作,共招收公费定向师范生10.42万人,其中已毕业3.99万人,在校6.43万人。今后几年,我省每年将向农村学校输送1万余名中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已经成为我省农村学校教师补充的主渠道。
在实施我省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工作中,我们注重结合各县市区的申报需求。在计划申报方面,明确要求:“为解决紧缺学科教师的补充需求,各县市区应优先考虑申报音乐、体育、美术、科学教育、心理学、特殊教育等专业的招生计划。”在计划安排方面,优先满足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教师的补充需求。如2021年我省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县市区共申报音体美专业招生计划760个,我厅共下达音体美专业招生计划760个,对于县市区的申报计划,我们予以全部安排,不作任何核减,满足各县市区申报招生需求计划的比例为100%。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我省乡村教师培养补充的实际需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师范院校参与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工作,进一步争取教育经费投入,认真做好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工作,使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成为我省乡村教师补充的主渠道。
二、通过实施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加大边远贫困地区教师补充力度
2009年,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编办的部署,我省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目前,除59个设岗县实施国家特岗计划外,还有16个设岗县配套实施省级特岗计划。我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提出的“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工作要求,按照“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和“三定”(定县、定校、定岗)招聘原则,以及“国标、省考、县聘、校用”招聘模式,坚持招聘工作由省级统筹,确保了特岗教师招聘质量。特岗计划实施以来,为乡村学校持续输送了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使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为边远农村学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了教育强省建设。
在实施特岗计划过程中,我们根据各设岗县市区申报的需求计划,在核定招聘计划时,优先保证音体美、信息技术和思政等薄弱学科教师的招聘计划,确保农村学校对紧缺学科教师的补充。例如,2021年我省计划招聘特岗教师4700人,其中,下达音体美学科招聘计划774人(满足音体美学科招聘计划的比例为88.36%,比其他学科满足招聘计划的比例高14.78个百分点(其他学科满足招聘计划的比例为73.58%)。
下一步,我厅将指导设岗县市区做好特岗教师招聘需求计划申报工作,要求各县市区教育(体)局做好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教师队伍实际情况,根据本县市区普通中小学教师需求及编制等情况,会同相关部门,科学提出年度特岗教师需求计划,确保农村学校教师合理配置,特别是对紧缺学科教师的及时补充。
三、通过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引导优秀教师服务农村教育
2018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有关精神和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2018〕7号)精神,我省启动实施了“银龄讲学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一批优秀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通过实施这一政策,充分调动了优秀退休教师继续投身教育的积极性,为加强我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发挥了良好作用。
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高度重视“银龄讲学计划”实施工作,召开专门会议就相关工作进行讨论研究,并组建了省级工作班子和市县级工作组。银龄讲学教师招募工作由省教育厅统筹负责,各市州教育(体)局组织协调,有受援需求的相关县市区教育(体)局具体组织实施。相关县市区教育(体)局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和“定县、定校、定岗”原则,从县域内学校教育实际需要和省教育厅核定的计划数出发,招募讲学教师。受援县市区主要是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深度贫困县,贫困的民族县、革命老区县等51个县市区,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受援学校为县镇和农村学校。为让广大学校和退休教师了解政策、积极参与,省教育厅通过湖南省教育政务网、湖南省教育厅官网、《湖南教育快讯》等网站和刊物大力宣传“银龄讲学计划”政策,同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讲学工作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工作经验要加强宣传报道,努力营造良好的银龄讲学工作氛围。2021年,我省共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了402名银龄讲学教师,均安排到县级以下农村学校任教,重点安排到乡镇学校、村级学校(教学点)任教。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开展全省需求调研与预测工作,及时了解和分析各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协调解决;组织召开全省“银龄讲学计划”座谈会、研讨会和年度工作会议;广泛征求改进实施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援助地区、学校与受援地区、学校的对接、协调工作,争取使“银龄讲学计划”实施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四、通过实施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夯实农村学校师资力量
近年来,我省通过大规模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努力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启动实施“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全面提升全省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国家于2009年启动了“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简称“国培计划”)后,我省于2010年启动实施了此项计划,采取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省本级也安排了中小学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分批次、有针对性的组织实施了多项培训(简称“省培计划”),我省每年的“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经费达1.3亿余元,年培训教师人数达9万余人,有力提升了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文化素养。二是加强对农村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我们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为重点,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迫切需求,专门设置了紧缺学科骨干教师专项培训项目,加强思政、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劳动教育、特殊教育等薄弱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
今后,我们在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安排培训计划和专项经费时,尽可能向农村学校倾斜,争取让更多的农村教师能获得培训机会,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素质和力量。
衷心感谢您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关心!
湖南省教育厅
2022年5月9日
联系单位:湖南省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
联系电话:0731-82207541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联工委(2),省政府办公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