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684号提案的答复

湘教复字〔2022〕314号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第0684号提案的答复
何军等8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建议》收悉。经商省民政厅、省妇联,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完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家庭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省妇联牵头,联合省教育厅、省人民检察院、省文明办、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团省委、省关工委等9家单位建立了家庭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运行规则,并推动全省家庭教育12件民生实事的落地实施。示范引领县级以上家庭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目前,我省14个市州、部分县市区先后建立家庭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了部门联动、上下齐抓的家庭教育工作新机制。近两年,推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湖南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等文件,着重对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2.推动《湖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出台施行。2021年,省妇联联合省人大社会委、法工委起草推动《湖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出台施行。《条例》聚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促进家庭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家庭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家庭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和政府、部门、学校、群团组织等促进职责。省妇联运用湘女e家新媒体矩阵,依托妇女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阵地,线上线下开展《条例》普法活动上万场次。
3.编制实施《湖南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规划》新增了“妇女与家庭建设”“儿童与安全”“儿童与家庭”3个领域,充分完善了支持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指导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提升家庭领域理论和实践研究水平,促进成果转化应用”等主要目标和“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家庭教育各方面”、“用好家风涵养熏陶儿童”、“培育良好亲子关系”等具体策略措施,大力推进家庭教育,推动“五育并举”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撑。
二、创新开展指导服务
1.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省妇联、省教育厅在衡南县开展“家校共育”试点工作,指导、推动衡南县系统构建起家校共育“12345模式”,被省政府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通报表扬。省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在衡南召开现场推进会,时任乌兰副书记到会讲话,系统推介了衡南县“八个一”开展家校共育的经验,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各校积极抓好学习传达,重点对照“八个一”标准,扎实抓好贯彻落实。省妇联、省教育厅连续三年主办新家庭教育文化节,邀请朱永新等国内知名专家,聚焦亲子沟通、家校社协同育人等热点话题开展高峰论坛,每年数百万人观看受益,深受广大家长好评。
2.持续实施“父母成长计划”。省妇联依托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专家资源,发动省市百名家庭教育金牌讲师、千名家庭教育志愿者,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机关、学校、农村、社区、家庭,线上线下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1万余场,引导上百万家庭科学教子。
3.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开展“书香飘万家”亲子阅读活动,2021年以“颂百年风华 传红色基因”为主题,发动各级妇联开展红色故事巡讲、组织红色书籍诵读、观看红色电影等亲子活动上万场次,惠及百万家庭。开展“爱党爱国爱家乡 美家美妇写家书”活动,择优报送477封家书,引导广大家庭和妇女儿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认真组织遴选“我讲故事给党听”优秀的音频故事,报送全国妇联,荣获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颁发的“组织工作突出奖”。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研究分会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家庭教育重要论述暨湖南省首届中小学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公益研修班”,邀请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钱志亮、曹中平等作主题讲座。在长沙市开展了“共读共育,传承家风”主题公益巡讲活动,组织专家走进学校,开展了30多场主题讲座,为全市近万名家长做了家庭教育宣讲,受到了家长学校好评。
4.围绕重点开展家庭教育。针对中小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部署了关于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以及课后服务、假期托管服务、校外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重点工作。为落实国家“双减”和教育部“五项管理”等工作要求,省教育厅迅速部署,出台相关文件,召开有关会议,着重对完善家校沟通机制,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和配合,凝聚家校协同育人合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各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告家长书、微信群告知等多种方式,做好宣传解释,赢得家长理解,推动广大家长履职尽责,为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打下了基础。
5.开展寻找、宣传“最美家庭”活动。省妇联常态化、创造性地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2014年以来,共寻找出省级最美家庭746户、省级五好家庭144户,推选全国最美家庭238户、全国五好家庭95户。深入挖掘我省最美家庭感人故事,在今日女报开设专栏宣传,发动各级妇联广泛组织先进家庭典型,宣讲好家教好家风好家训,在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中发挥作用。
6.加强困难儿童关爱保护。2019年以来,全省128所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年均救助未成年人2600余名,未保机构通过驻院社工,对接受救助保护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目前,全省所有的村(社区)都配备了儿童主任,乡镇(街道)配备了儿童督导员。近年来,我省指导市、县民政部门扎实开展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年度业务培训,1942名儿童督导员和31933名儿童主任全部参加了业务轮训,培训内容包括心理慰藉、家庭亲子教育等专业课程,帮助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提升了指导儿童督护人做好家庭教育的能力。
三、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1.持续推动家长学校建设。省教育厅指导各地中小学校持续不断推动家长学校建设,督促家长学校规范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指导家长学校做到有师资队伍、有教学计划、有指导教材或大纲、有活动开展、有成效评估,确保中小学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家庭教育指导或实践活动。全省现有家长学校1.2万余所。为推动家长学校线上线下全覆盖,省妇联整合省教育出版社资源,创建了湖南省网上家长学校,研发上线超2600课时的家庭教育音视频课程,为家长育儿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2021年5月,我厅与省妇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面开通网上家长学校,主动邀请教师、家长加入,并广泛运用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家长会等途径,动员广大家长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及相关公益活动,截至目前,网上家长学校共覆盖学校9462所,班主任8.7万名;覆盖家庭281.2万个。
2.加强师资培养培训。我省相关高校在师范类专业设置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学”“家庭与社区教育”“学前儿童父母效能训练”等教师教育课程。师范类院校向所有学生开设“家庭教育心理学”等公共选修课程。2011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所,开展家庭教育相关课题研究。省教育学会近年来申报立项家庭教育相关课题325项。我省“国培”“省培”计划中,每年安排家庭教育专题培训班,并在校长、思政课教师、班主任等培训活动中,安排家庭教育相关内容。
3.支持指导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省妇联每年安排相关支出,支持省级以上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建设。2022年,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省妇联统筹安排、优先满足家庭教育工作所需,投入100万支持县级以上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试点工作,投入50万持续支持省级家庭教育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推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4.实施儿童早期发展社区家庭支持项目。积极争取全国妇联、联合国儿基会支持,率先引进儿童早期发展社区家庭支持项目,依托“儿童之家”,探索打造党政主导、妇联牵头、教育卫生等部门协同推动、社会机构和社会力量配合的“湖南模式”,全国妇联、联合国儿基会先后组织宜家公司、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政府考察团等来湖南实地考察,工作经验先后在全国妇联系统大会、“儿童早期发展战略峰会”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推广。
尽管我省在推动构建全省家庭教育服务体系上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家庭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短板和差距。你们在提案中,对推动家庭教育有效开展提出了很有针对性的建议。下一步,我厅将吸纳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加强各职能单位的协作配合,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宣传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湖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落地见效。运用多种形式加强普法宣传,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承担家庭教育责任。推动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组织、协调、指导、督促相关工作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推动省人大社会委牵头开展执法调研和监督检查,助推解决家庭教育工作重难点问题。重点明确学校家庭教育责任,秉承科学的教育理念,依法开展家庭教育。
2.推动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建设,实施县级以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家庭教育专家库,加强专业培训,发展壮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家队伍、骨干队伍、志愿者队伍和管理者队伍。持续实施“父母成长计划”,线上线下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家庭监护到位、科学教子。进一步推动湖南省网上家长学校建设。要求各市州尽快实现幼儿园、中小学校全覆盖,并发挥有关协会、教研部门的作用,开展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协调组织专家充实相应家庭教育资源,扎实开展线上线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3.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大力推广衡南县“家校共育”工作经验,推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鼓励社区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家校社沟通平台,引导家长主动与学校加强联系,支持儿童参与社会实践,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追求、教育资源、教育策略上的深度融合。将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管理工作纳入督导评估范围,常态化开展督导和考核。要求各地幼儿园、中小学等学校全部建立家长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咨询和辅导,重点关注隔代家长教育,积极推进家校互动交流,定期召开家长会,丰富家庭教育内容,大力开展家访,营造浓厚的家庭教育氛围。
4.持续加强队伍培训。指导师范院校加强家庭教育相关学科课程建设,将家庭教育纳入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培训。在“国培”“省培”计划中,继续安排家庭教育培训计划,并将家庭教育相关内容纳入校长、学科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培训。2022年“国培”“省培”计划设置家庭教育培训专项9个,培训教师和校园长820人,安排专项资金144万元。
5.围绕重点开展家庭教育。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指导学校围绕“双减”、疫情防控、心理健康、劳动教育、安全防护等方面开展学校家庭教育,特别是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部署关于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以及课后服务、假期托管服务、校外培训等一系列重点工作,完善家校沟通机制,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和配合,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6.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尚。充分挖掘我省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感人故事,依托湘女e家新媒体联盟和各级各类家长学校,上下联动、线上线下集中组织开展好家庭好家风宣传展示活动。总结推广“红色家风”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试点工作经验,讲好红色革命故事,弘扬红色家风。推动在城乡社区设立家庭典型光荣榜(栏),引导广大家庭学习先进、争当先进。
7.持续关注困难群体。重点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问题。指导各地全面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政策,大力帮助外出务工父母方便将子女带到身边生活与学习。进一步加强乡村学校建设,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体系,健全控辍保学、优先保障、精准帮扶等制度,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受教育全过程管理。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人员培训和儿童主任业务培训,提升指导服务能力。
感谢你们对我省家庭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教育厅
2022年6月24日
联系人: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刘少波 联系电话:0731-84722964
联系地址:长沙市东二环二段238号 邮政编码:410001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2),省政协提案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