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477号提案的答复

湘教复字〔2022〕316号
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第0477号提案的答复
毛学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收悉,经商省卫健委、省公安厅,现答复如下: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育青少年及广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良好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出台以来,我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持续走深走实,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关做法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简报推介。
一是推进统筹实施。加大力度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我省两办《意见》,架构省市县校四级心育体系,夯实了我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四梁八柱。各市州均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相继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厅)名义,或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出台了实施意见和工作举措,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与德育思政、党建评估、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紧密融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两办《意见》明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市州、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履职评价内容,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同时,县市区全面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统筹协调区域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开展专业指导、政策咨询、学术研究、师资培训等工作。
二是抓好分工落实。2021年9月,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衡南县召开了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推进会议,时任省委副书记乌兰同志到会讲话。会议重点推介了衡南县“八个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经验,部署推进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各校迅速抓好学习传达,重点对照“八个一”标准,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同时,全面梳理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重点任务,专门研究制定责任分工方案,将完善心育体系、建全工作机制、加强师资建设、落实经费保障等重点任务逐一分解,重点明确课程实施、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家校协同、教研教改、线上线下平台共建、心理咨询(辅导)室标准化建设等多个子目标,列出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
三是加强体系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国家未单独明确心理教师编制配备标准的情况下,机构编制部门坚持按照《关于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现有事业编制总量内,按照标准及时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额,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规定课时、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需要以及教学工作量要求,统筹学校编制配备和心理教师用编用人,同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在相关职称管理办法中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按规定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内容,为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目前,全省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达1.2万名,其中专职教师约2000人,中央和省级每年安排培训资金约1.4亿元用于教师培训计划,其中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心理素质及心理教育专业能力培训是重点支持方向,已累计培训骨干教师1.5万余人次。完善心理健康筛查机制,将每年5月明确为“心理健康月”,指导各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筛查,逐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地方课程《生命与健康常识》等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各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学设计、课堂视频、说课评课等资源建设。
四是强化经费保障。两办《意见》明确同级财政按年生均10元的基准定额单列经费,所需资金由省市县分担,合力支持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021年全省安排心理健康经费约9818万元,年生均经费基本落实到位。支持改善办学条件,中央及省级安排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类专项资金约48亿元,其中用于心理健康室的建设、维修改造以及课后服务教室建设及维修等经费由市县统筹使用。提高中小学校的运行保障水平,提高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2020年,我省将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从600元提高到1000元,2021年全省安排义务教育公用经费69.5亿元,共落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资金10.5亿元,供各地统筹用于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课后服务等相关工作。同时,督促各地各校按要求积极落实经费投入,切实保障教师待遇,推进学校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校内场所建设。心育活动场所基本建设到位,有效推动形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和平台保障“五位一体”工作格局。
五是促进医教协同。联合省文明办、省卫健委等13个部门出台《健康湖南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20—2022年)》,联合省卫健委出台了加强医教协同的文件,全面部署开展心理健康宣教行动、环境营造行动、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服务体系完善行动等专项行动,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建设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信息管理平台,提升监测预警和综合干预能力,健全医教协同运转机制,畅通学生心理转诊就医“绿色通道”,成立“12320心理咨询呼叫中心”,免费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14个市州相继开通心理援助热线,成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为学生提供咨询和援助服务。同时,省、市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有针对性地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中心、睡眠医学中心、抑郁症诊疗中心、成瘾医学中心,加强对学生抑郁、焦虑、失眠、成瘾行为等心理问题的识别诊断和咨询治疗。省精神卫生中心与70余所学校合作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医结合共建基地”,提供远程心理咨询和现场心理健康讲座等服务,对长沙市所有中小学心理辅导员进行了集中的理论和实践培训。
六是深化家校共育。联合多部门在全省开展儿童青少年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省卫健委制定了《湖南省儿童青少年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举办了儿童青少年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为每个县市区至少培训2名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讲师,组织开展了639场心理健康知识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宣讲活动,覆盖学生家长17.6万人。配合省妇联等部门,将“心理健康教育”写入《湖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和《湖南省儿童发展规划(2021—2025年)》,联合宣传推动施行,指导各地各校创新开展家庭教育。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印发《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开通网上家长学校的通知》,将超2600课时0-18岁分阶段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优质音视频课程送进全省近万所中小学、幼儿园,惠及近300万家庭。举办第五届新家庭教育文化节,聚焦“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吸引超368万人观看。持续做好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知心屋)项目,在全省14个市州98个县市区建成100个“知心屋”。
我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照教育部关于心理健康工作的最新部署,对照两办文件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加之社会、家庭多方面的原因叠加,造成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易发多发,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下一步,我省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着重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大实施力度。督促市县按要求单列经费支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分配相关专项资金时,将各地心理健康开展情况作为因素给予倾斜支持。加快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指导各地各校加强心理健康问题排查,及时发现并做好有心理和精神问题学生的引导疏导工作,推动各地各校资源共建共享。落实五育并举,从学校体育、劳动教育、研学实践、科学素质教育等多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强化劳动教育课程实施,遴选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指导学校开展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依托我省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会同有关部门有效实施“科普进校园”、“英才计划”、防震减灾知识大赛等多项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活动,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是完善工作体系。着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保障和队伍建设,创新完善心理育人体系,落实心理健康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全员育人。启动我省地方教材修订工作,在《生命与健康常识》中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重点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德育教师和班主任培训,增加“国培”计划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分量,试行心理健康教师分级认证制度,组织开展2022年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竞赛。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查,督促各地各校配齐建强培优工作队伍,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落实好中小学心理教师待遇,坚持关口前移、防范在前,筑牢教育培训、监测预警、帮扶助困、干预调适、治疗跟踪“五道防线”。
三是改进教育方式。指导各地各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坚持五育并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劳动教育、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养成热爱生活、珍视生命、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进一步落实“双减”工作,提高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指导学校建立健全师生联系和同伴互助制度,加强辅导答疑,缓解学生因学业压力带来的焦虑情绪,从感情上、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柔性处理学生的各种情绪和心理问题。联合公安厅建立学生信息交换共享长效机制,增加信息共享数据种类,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建立并动态完善“一生一策”的心理成长档案,定期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实现不同学段档案信息的有效衔接。有序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动态监测项目,开展新一批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加快推进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平台建设,以“静态筛查+动态监测”等方式探索构建学生心理危机预测模型,实现高危个体精准发现和识别,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从被动转为主动。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继续加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和心理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各地按照要求,落实心理健康教师编制并加大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力度,深入调查研究和摸排数据,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增有减、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要求,指导市州和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在现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研究更加切合当地实际的办法,努力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提供更好的编制保障。扎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工作,更好地满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补充需要,2022年,我省计划招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318人。督促市州、县市区根据本地区实际,合理申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招生计划,同时指导有关培养高校加强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培养能力。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力度,坚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重要培训内容,采取线上集中研修与线下工作坊研修、校本研修、送教下乡等方式,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助力全省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2022年依托“国培计划”设置了63个专项培训,计划培训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1.3万余人次。
五是推动协同联动。推进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联合省卫健委、团省委、省妇联等整合社会力量,强化和提升心理咨询、干预、转介等能力。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加大家庭教育指导力度,指导各地各校推广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要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普遍建立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培训和家访活动,加强家校联系和共育,重点做好困难学生、问题学生关爱帮扶工作。鼓励社区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家校社沟通平台,引导家长主动与学校加强联系,支持儿童参与社会实践,努力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追求、教育资源、教育策略上的深度融合,共同营造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推动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实施县级以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动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加强专业培训,发展壮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家队伍、骨干队伍、志愿者队伍和管理者队伍。持续实施“父母成长计划”,线上线下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和实践活动,引导家庭科学教子。
六是强化宣传引导。运用多种形式加强普法宣传,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湖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等落地见效。扎实开展5月心理健康月、“525”心理健康节、“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主题活动,加大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力度,培育遴选一批优秀活动案例,积极总结推广各地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典型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教育厅
2022年6月25日
联系人:湖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刘少波
联系电话:0731-84722964
联系地址:长沙市东二环二段238号 邮政编码:410001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2),省政协提案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