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332号提案的答复

湘教复字〔2021〕241号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第0332号提案的答复
农工党省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职业教育支撑湖南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商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我厅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多主体育人合力”和“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依托产业办好专业,办好专业助产业”的建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础靠教育。一是高站位谋划部署。202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湘政发〔2020〕2号,以下简称“《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紧密对接国家、湖南发展战略。办好涉农职业院校和县级职教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我厅指导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大力培养农科专业人才。在本科院校,积极开展新农科建设,引导全省涉农高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2019年,支持湖南农业大学开设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年,支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增设经济林专业。在职业院校,对接农村产业发展,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全省中、高职院校分别设置涉农专业18个、23个,专业点119个、61个,基本对接了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职业院涉农专业的学生,理论和实践两手抓,专业培养与农业生产实践同步进行,为我省“三农”工作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二是支持涉农院校加强校企校地合作。主动建立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的教研一体、产学融合的“产学研”培养模式,培养学农爱农技能人才。在2021年湖南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中,建立了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以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为核心依托专业,为现代农业建设与种业发展培养粮油产业与种子产业所需的专门人才。主动对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建设新形势,联合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农业科学问题探讨、生产问题解决方案研判与产业人才联合培养。三是共建特色产业学院。对接我省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支持职业院校联合龙头企业,重点建设湘菜、湘茶、湘旅、湘绣、湘瓷等151个特色产业学院,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9064个,切实增强农业人才供给能力。
下一步,我厅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加大对全省涉农院校的建设和发展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深化农科教结合,坚持校企协同育人,为乡村产业发展培养更多技能人才,让“农”更具活力,让“工”更有劲,让“校”更有品质。
二、关于“进一步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的建议
为了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一方面,我们确保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规模。遴选认定省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学校20所,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连续五年实现增长。持续开展乡村教师、医生、农技员等乡村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定向培养,每年招生1.15万人左右。另一方面,我们不断提高涉农技术人才待遇和地位。国家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待遇问题。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从职称、落户、就业等方面对技能人才待遇进行保障。我省积极落实这一政策,积极保障包括涉农专业在内的技能人才的待遇和地位。此外,2017年,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印发《湖南省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湘办发〔2017〕42号,以下简称“《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推进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突出抓好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农村基层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其中提出“支持专业技术人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扶贫、扶智、扶业”。2020年,湖南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芙蓉人才行动计划落实落地的方案(2018-2022年)的通知》(湘组发〔2020〕9号,以下简称“《芙蓉人才行动计划落实落地的方案》”),提出实施“六大工程”,其中之一是“实施固基兴业扶才工程”,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引导人才上山下乡、推进人才回乡创业、培养农村专业人才”作了具体要求,如“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给予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创业经营场所租金补贴、一次性开办费补贴、商标注册补贴。加大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政府购买力度,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创业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涉农院校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扩大涉农专业的人才规模,继续抓好涉农人才公费定向培养工作。同时,努力推动有关部门加强对《芙蓉人才行动计划》《芙蓉人才行动计划落实落地的方案》有关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切实提高涉农技能人才的待遇和地位。
三、关于“进一步打通涉农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通道”的建议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打通涉农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通道上积极作为。一是建立了以中职和高职教育并举的涉农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全省中、高职院校涉农学校分别为71所、13所,涉农专业分别招生9237人、7192人,毕业7568人、2275人。二是构建了“一主多元”涉农人才培训体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湘政办发〔2014〕46号),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县级职教中心、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乡镇农校等专门教育培训机构为主体,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所、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培训和实训基地条件建设,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推动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更好服务产业发展。截止去年底,农民培育信息管理系统中培训机构共有587家、培育师资库共有5516人,分类型、分产业、打造示范实训基地 717个。三是创新了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2014年以来,我省启动实施了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推动每个农村县市重点办好一所示范性公办中职学校,切实增强面向“三农”办学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推动各县市区依托示范性公办中职学校,立项建设了61个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统筹县域内培训资源,培训技术技能人才40.7万人、培训致富能手21.9万人。同时,2014年开始委托湖南电大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目前已招收农民大学生6.68万人、其中2020年招收9900人,学员分布在全省14个市(州)的94个县(市、区),行政村覆盖率为100%,为乡村振兴培养了大批农村优秀人才。
下一步,我们在不断巩固以上三方面成绩的基础上,利用近年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契机,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院校升格为职教本科,形成职业教育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有机衔接的涉农人才培养通道,构建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融通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四、关于“成立农业企业行业协会”的建议
《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意见》(湘政发〔2021〕5号,以下简称“《意见》”),均对涉农职业教育提出了支持政策。下一步,我们将支持有关社会团体,按程序向民政等有关部门报批成立农业企业行业协会。同时,积极落实《改革实施方案》和《意见》关于涉农职业教育政策的要求,实施湖湘特色职业教育标准开发工程,校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合格评价工作,遴选一批省级优质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和实习实训标准。实施产教融合工程,深化涉农院校和企业的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大批紧缺的涉农技术技能型人才。
感谢你们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教育厅
2021年6月18日
联系人:省教育厅职成处 周韶峰,0731-84723683;何国清,0731-84715482。
联系地址:长沙市东二环二段238号 邮政编码:410016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2),省政协提案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