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249号提案的答复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第0249号提案的答复
武明花委员:
您提出的《深化部省重点共建“双一流”,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收悉,经商省科技厅、省社科联和长沙市政府,现答复如下:
“三高四新”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集中体现,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是省委省政府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顺应新阶段湖南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湖南新阶段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
今年以来,各有关部门和长沙市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聚力推进现代化新湖南建设。省教育厅制定了《高等教育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方案》(湘教发〔2021〕25号),提出了十条重点举措,引导高校全面提升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能力和水平。省科技厅启动科技创新“七大计划”,全力将湖南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同时,统筹平台、项目、人才、政策等创新资源,持续支持我省高校“双一流”建设发展。省社科联组织实施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签发交办的9项课题研究任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目标,聚焦当前湖南改革发展稳定”列入2022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重点选题征集范围,加大“三高四新”战略相关课题立项和转化运用。长沙市政府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签署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在科技成果在长转化、“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健康长沙建设、校园建设、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下一步,各有关部门和长沙市将认真研究吸纳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结合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新形势新要求,深化部省重点共建“双一流”,着力发挥高校对“三高四新”战略的服务支撑作用,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关于高校“双一流”建设方面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湖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湖南“双一流”建设高校协议》。优先保障、重点倾斜、全面支持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开展“双一流”建设,推动加快发展步伐、优化学术环境、完善学科结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提高支撑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引导共建高校聚焦“三高四新”战略、打造优势特色学科群,从“双一流”建设学科中遴选一批直接服务省内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应用学科和国防特色学科,打造一批与具有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高地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与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密切相关的人文学科,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引导学科群在服务战略需求、支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争创一流。
二是加强专业特色智库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质资源,支持中南大学“三高四新”战略研究院、湖南大学湖南发展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等智库和研究机构建设。引导高校智库围绕“一带一路”、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对接构建以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为引领的全面开放的长株潭核心区、洞庭湖前沿区、湘南西承接区和湘欧班列融通线“三区一线”新布局,积极推进重大政策问题和重要理论研究,为推动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积极建言献策。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与校地校企合作。“十四五”期间拟建设40所左右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50个省级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基地,每年认定100个左右湖南省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100个左右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组建一批高校工科联盟。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制定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和构建能力评价标准体系,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优势专业和课程体系。持续推进岳麓山大科城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二、关于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八大工程”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七大计划”方面
一是省教育厅印发《高等教育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实施方案》,针对“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设立了推动“双一流”建设加速发展、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3项举措,着力从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方面推动高校人才供给侧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针对“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设立了汇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团队、培育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开展科研攻关、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和服务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5项举措,重点在团队、平台、项目和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着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的能力。同时,为答好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考题,组织修订《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湘教发〔2021〕27号),坚持人才、项目和平台一体化建设和统筹配置,引导高校把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作为主攻方向,着力产出引领性原创性成果。
二是省科技厅正在编制《湖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三年行动方案》,对标科技创新“七大计划”,明确一批具体细化、可操作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任务清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确保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深入推进“两区两山三中心”建设,优化提升实验室体系、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协同省发改委等部门,谋划推进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系统升级改造,以及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条件平台建设。
三是长沙市委、市政府出台《长沙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围绕科技创新“七大计划”“十大攻关项目”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计划三年内“揭榜挂帅”布局核心领域关键技术攻关20项、科技重大专项30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0项。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大、湖南师范大学等部省重点共建“双一流”高校资源优势,建立以首席科学家制为主的联合攻关新机制,由首席科学家组织有技术攻关能力的高校、科研机构与有攻关实力的零部件企业共同揭榜,联合工程机械主机企业共同攻关。以工程机械“卡脖子”技术攻关为突破口,围绕省市布局的中南大学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湖南大学硅基量子点激光器,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高端液压元器件等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以“招标揭榜制”形式,推动1-2个领域技术攻关立项。
三、关于助推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方面
一是积极推动校地协同创新。省教育厅支持高校联合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以下简称“大科城”),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布局培育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联合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和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管委会滚动编制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年度协同攻关清单,引导高校确定科技攻关重点领域、优先主题,联合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促进标志性科研成果在湖南转化为生产力。支持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落实与长沙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打造成果转化示范区,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鼓励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力争落户一批院士项目、科研团队。
二是校地联合引育科技人才。长沙市着眼发挥人才政策“磁场效应”,对国家和省市人才政策实施清单化管理,确保各类人才政策执行有力、落地有声;结合大科城实际,优先制定出台面向“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差异化人才政策,定制人才就医、子女就学、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特色措施,提升大科城的人才吸聚力。全面融入长沙市一体化人才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联动驻区高校和入驻企业平台,实际运营“一库一网三平台”,实现高端人才信息查询、人才政策发布、人才求职、人才管理等功能,打造一站式、专业化、智慧化的线上“人才之家”,提高服务人才的质量和水平,以优质的服务留住人才。
三是深化校地融合发展。长沙市紧扣“强平台”目标,对标一流、抢先布局,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和园区建设,提升区域科技创新综合能力。重点扶持湘江树图区块链、创瑾半导体新材料研究院、特种玻璃等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推动长株潭共建的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人工智能视觉感知、有色金属联盟、工程机械检测研究中心等10个以上省级创新平台建设。全面完成后湖艺术园、麓山南路征拆扫尾,启动A6、A7地块项目建设,加快大科城科创服务中心(1078亩)一期项目建设,推动中南大学(研发)总部基地、湖南大学成果转化基地、湘江科创基地、国防科技大学双创基地、湖南师范大学文创基地高质量发展。
我们深知,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和部省共建“双一流”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相关部门将统筹联动,对标对表,落实责任,集聚各方力量,优化资源,形成合力,确保形成实效。
感谢您对部省共建“双一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教育厅
2021年6月15日
联系人:省教育厅科技处张轶联系电话:0731-84729829
联系地址:长沙市东二环二段238号邮政编码:410001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2),省政协提案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