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县聚焦课堂管理 助力“双减”落地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1〕第64期
(总第 350 期)
安乡县聚焦课堂管理 助力“双减”落地
常德市安乡县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实施目标管理,通过集智研备优教、模式优学、精准作业、严格督导等举措,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学好学足,减缓家长焦虑,助力“双减”落地。
集智研备优教。一是构建队伍。采取“名校+农校+弱校”的模式,将辖区内32所中小学校组成8个“教育联盟”。充分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开展“盟”与“盟”之间交流合作和备课研究,实现力量凝合、同步提高。二是强化联合。组织各学科成立集智研备小组,在学科“盟主”的组织下,采取线上“云研备”和现场研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合理分工、有效合作。通过集中研讨,充分把握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法等,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精心编制导学案、ppt课件等,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三是聚力攻坚。通过“盟主大会”的形式,全县每月召开1-2次研讨会,针对各“盟”集智研备中存在的困惑聚力攻坚。举全县之力共同开发优秀教学案例,各学科每月推出一节以上优秀教学设计与ppt课件,通过网络直播课的方式,由优势学科的学校组织教师开展网络直播,全县同学科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不用外出都能享受全县最好的教学资源。今年以来,全县有8个教学案例获市级奖,2个教学案例获省级奖。
内外结合优学。一是坚持整体推进。在新课程“以学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区域内学校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流程改革,坚持因校施策、因科施策,积极落实“自学—展示—反馈”三步流程,放手让学生“尝试先学”,通过展示暴露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反馈提升。课堂中老师的引、讲、评贯穿其中,将教学目标分解到学生学习各个环节,保证课堂的高效。二是注重示范引领。积极拓展本土课堂模式,指导部分基础较好的学校率先开始教学模式的研讨。积极推广该县深柳中学数学“五环”教学模式和城北小学语文“四读六环”、数学“三练六环”、英语“四说五环”教学模式,努力实现变“教堂”为“学堂”。三是拓宽学习渠道。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多次邀请知名校长、教育专家到县授课,指导学校课堂管理。经常性组织校长、骨干教师到县内外优质学校进行课堂管理能力学习提升,有力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精准作业设计。按照“压总量、控时量、调结构、提质量、减负担”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强学生作业管理。一是精心设计。将作业设计纳入各片区学科集智研备工作内容,各“盟主”组织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学情为基点精选试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二是精确统筹。充分发挥“盟主”牵头作用,分学科分年级对作业总量、作业时长进行统筹管理,防止此消彼长。强化作业公开制度落实,做到提前筹划、及时公开。全县32所中小学校都建立了作业总量、作业时长调控制度、作业公示制度及作业质量评价制度等,各校由班主任审核把关,统一公示,学校教务处督促检查,定期评价,确保小学1-2年级不留书面作业,3-6年级书面作业在60分钟以内,7-9年级书面作业在90分钟以内。三是精准达标。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及课后服务时间,科任教师及时查漏补缺,因人因情辅导,力争“堂堂清”“人人明”。经测算,小学生作业总时间每周减少5小时,初中生减少7.5小时。
严格督导考核。一是强化检查力度。组建专家团队针对集智研备、课堂流程与作业设计与达标三个层面,逐校检查验收,确保校校达标。二是加大检查通报。成立专项督导工作小组,采取“四不两直”和“网络巡堂”方式,对全县各学校课堂管理与教学质量进行督导通报,推介先进典型,通报存在问题,及时纠偏纠错。本学期先后刊发通报4次,表扬推介集智研备、课堂流程与作业管理典型20余次,同时对“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堂及时进行纠错。三是加强结果运用。采取“两结合”的原则优化评价考核。与评先评优相结合。课堂管理工作评价未取得优秀等次的学校,当年不得参加评先评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不得评先评优。与年终绩效考核相结合。将课堂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内容,与学校年终绩效直接挂钩。强化执行力,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切实减缓家长焦虑,助推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