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采取“八个一”模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1〕第57期
(总第343期)
衡南县采取“八个一”模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近年来,湖南省衡南县以推动全省家校共育试点县建设为契机,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校共育的根本,通过机制共建、多方共联、资源共享、协同共治,逐步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和“校乐教、家共教、民助教”的良好教育生态,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三方评价机构专业评估显示,衡南青少年出现行为障碍问题风险由4.79分降至2.58分,情绪障碍问题风险由原来的3.55分降至2.76分。
一是铺开一张大网,展开全面筛查。各学校每学期安排 1 次面向全体学生的拉网式心理健康调研普查,主要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两项普查,动态评估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筛查显示的高危预警学生,学校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联系村(社区)妇联开展全面家访,详细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在家表现及心理成因。
二是建好一个档案,推进重点帮扶。各学校根据筛查结果,以尊重保护学生隐私为前提,分层分类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对存在行为障碍、情绪障碍风险等情况的学生做到“一生一档”并保密管理,记录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和家庭情况、考试成绩、心理健康检查数据、思想状况、行为表现等,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目前,全县共动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3356份,全部实现“一对一”个性化心理干预。
三是建立一套制度,进行预警干预。在学校建立心理危机事件预警、干预、处置制度,通过心理自评及他评,对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对心理亚健康、重症心理问题学生分别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学校与家庭和当地村社建立紧密联系,协助家长或监护人共同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关爱留守儿童融合,以基层团组织为服务中心,构建“屋场+团干+社工+留守儿童”的屋场网格关爱体系,有效促进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四是配备一个场所,进行心理咨询。在全县 130 所中小学校均建好了“知心屋”,根据各自的基础条件,分别设有“宣泄室”“个辅室”“接待室”“团辅室”等功能室,并在心理咨询室门外设“悄悄话”信箱。不拘形式开展校园恳谈,一场球赛、一次餐聚、一段散步就是一次恳谈,就是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今年以来,全县各学校共召开校园恳谈会1369场次,有效帮助学生化解心结。
五是开设一项课程,进行常态心理辅导。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由心理教育专兼职教师在学校全面定期授课,开设人际交往、情绪调节、亲子关系、学习解压等课程。同时,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
六是开展一项家访,摸排学生状况。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推动家访常态化、全覆盖。对家访中发现的各种特殊状况,班主任及时汇总,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报备学校。学校积极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及时反馈,引导广大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动向。
七是培育一支队伍,推进全员参与。各学校建立了在校长领导下,以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和心理委员共同参与的心育网络。开辟专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确保编制到位,给予购房补贴。发挥学生的独特作用,特别是设置班级心理委员,每班设立男女各一人。每个寝室的寝室长兼任心理信息员,全面配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量。全县现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145名,家庭教育讲师133名。
八是办好一所学校,优化家庭教育。着力建好学校、村(社区)、网络三类家长学校作用,坚持线上线下结合,通过邀请专家、安排心理健康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讲座和探讨交流,让家长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需求,学习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使亲子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全县建成国家级示范家长学校1所、省级12所、市级53所、县级91所,拥有7.5万余人规模的家长志愿服务队伍,有序参与学校管理、参加校园活动、陪同学生就餐、现身说法授课等,“衡南家长”志愿服务品牌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课堂、家长学校等平台作用,让学校不孤立,家庭不缺位,社会不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