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辑(之十一)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1〕第48期
(总第334期)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专辑(之十一)
株洲市坚持“五个聚焦”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
株洲市教育系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在株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将殷殷嘱托转化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强大动力。
一、聚焦系统推进,抓好抓实学习贯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一是全域部署。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学习贯彻工作,市教育局分别召开了局党委扩大会议、各县市区教育局长会议和市局直属单位负责人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对全市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工作作出安排。二是全员学习。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组织“三会一课”和各级各类培训的重要内容,传达到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师生。市教育局在市委党校举办了为期五天的2020年教育管理干部领导力提升专题研讨班,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三是全力落实。对标《中共株洲市委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的工作细则>的通知》精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提出的工作要求和重点任务,出台了市教育系统贯彻落实的实施方案,细化实化落实措施,明确工作分工,压实落实责任。
二、聚焦根本任务,培根铸魂立德树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讲好思政课。出台《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意见》,建立校领导带头上思政课机制,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制定了株洲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方案,与湖南工业大学联合开展首次集体备课,打通大中小学段的有机衔接,提高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和教书育人水平。二是传承红色基因。出台《走红色之路做红色传人研学旅行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市各类学校开展“看红色景区”“听红色故事”“读红色书籍”等八大活动。利用株洲红色教育资源,确定红色基地32个、精品线路14条、开发红色研学课程100多门,全市40余万名大中小学生参与打卡。“走红色之路、做红色传人”研学旅行案例被评为全省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创新实践案例。三是弘扬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和廉政文化进校园等活动,组织红色历史阅读、暑期I阅读、“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等三大主题阅读、征文活动,参加人数逾100万人次。开展书香校园、最美阅读人等评选活动,评选市级书香校园10所。
三、聚焦城乡统筹,用情用力补齐短板。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一是城乡教育资源大扩容。2020年全市新建和重大改扩建学校45所,茶陵芙蓉学校等10所新学校建成开学,市二中附二小等11所新学校开工建设。新增公办幼儿园园位3.85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5.9%。新增基础教育学位3.2万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大班额“清零”。二是乡村办学条件大改善。整市推广泸溪教育经验,出台了提升乡村教育发展水平的八条举措,提质改善118个乡镇寄宿制学校,所有乡村学校达到“20条底线”办学标准。评估认定20所“最美村小”,连续3年给予每所学校5万元奖励。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市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和多媒体教室配备率达到100%。三是城乡学校结对大覆盖。建立城乡学校“一对一”帮扶机制,城市五区27所义务教育学校与南五县乡村学校结成50对姊妹学校,每年遴选50名城区优秀教师到南五县(市、区)乡村学校支教,通过以强带弱,以点促面,推进地区和校际教育均衡。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快速推进,建立了46个教育集团,覆盖219所学校,全市薄弱学校覆盖率60%。
四、聚焦固本强基,关心关爱基层教师。全面落实各项惠师政策,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一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探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对特级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实行骨干教师津贴制度。开展庆祝教师节表扬奖励和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活动,编撰优秀教师先进事迹集。二是保障乡村教师待遇。落实评优选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倾斜等机制,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严格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和教师人才津贴,按照所在学校离城区(县城)远近程度,对炎陵、茶陵乡村学校教师每月发放500-1400元教师岗位津贴,其他非贫困县(市区)乡村教师每月发放400-1000元。乡村教学点教师一套周转房、一套办公桌椅等“八个一”基本到位。三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大教师培养培训经费投入,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十百千万”工程,完善教师梯队建设,整体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建立“四名工作室”20个、“两基地”39个、特级教师工作站22个、名优特教师乡村学校工作站10个。通过发挥名优特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每年培养培训涵盖各学段各类型教育骨干教师4万人次。
五、聚焦标本兼治,严防严控食品安全。扎实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一是优化食堂管理。建立健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加强对学校食品采购、贮存、加工制作、配送等关键环节监管。坚持推进校长陪餐制度,指导各地各校推出健康食谱,确保食谱安全健康,茶陵、炎陵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落实。持续推进“明厨亮灶”,完成率达88%,位居全省前列。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各地各校通过设立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加强食品安全专项培训,举办市级培训1次、县级培训12次、校级培训500余次。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复评,着力推进健康饮食、科学膳食宣传,助力学生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三是深化督查暗访。联合市场监督局、卫健委等部门开展春秋两季食品安全“护苗行动”,检查学校食堂100多家,校园周边餐饮店、杂食店1000家左右,检查从业人员8000多人。联合市文明办,在文明城市迎检期间,开展6轮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及校园食堂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