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全省基础教育工作现场会精神专辑(之九)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1〕第33期
(总第319期)
学习贯彻全省基础教育工作现场会精神专辑(之九)
南县推行集团化办学促进均衡发展
益阳市南县深入贯彻全省基础教育工作现场会精神,持续推行教育集团化办学,着力破解面向农村的师资流动、资源失衡及择校热等难题,推动城镇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无障碍扩充,促进县域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
一、抓顶层设计,画好“路线图”。坚持“量质并举、改革创新、特色发展”,出台《关于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南县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80%以上。遴选学校布点,采用“名校(园)+农村校(园)”模式,遴选组建一批办学水平高、教育质量好、社会声誉佳的教育集团。发挥省、市级示范校(园)作用,县实验幼儿园、县一中,分别整合南县学前教育与普高教育资源,扩大辐射范围;实验小学、德昌小学等多点开花,小学阶段形成多线联动、优质均衡的发展格局;探索以城西中学、立达中学为标杆,构建初中阶段“河东—河中—河西”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保障资金护航,设立集团化办学专项资金,按每年每校50万元、20万元的标准分别拨付集团和结对帮扶学校,用于干部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究、生活交通补贴等。同时,投入7000万元完成集团内15所薄弱学校标准化、现代化建设。
二、抓制度优化,寻找“突破口”。县域内,集团实行“统一资金使用、统一师资调配、统一常规管理、统一教学研究、统一考试评价、统一对外宣传”和“一个总校长”的“6+1”式管理模式。同时推行一个教育集团下的几所独立学校制,实行“1+X”捆绑,如茅草街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在领办同利小学的同时,采用“1+3”捆绑方式,与该镇八百弓完小、沪南小学、新成小学等组成“连锁型”协作教育联盟,实现“联校制”共赢发展。县域外,实施“教育发展联姻计划”。支持县一中与长沙市长郡中学,县立达中学与长沙市十五中学,县六中与长沙市周南中学结对帮扶。在外派行政跟班学习、互派教研团队教研的同时,通过网络联校畅享名校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生成,教师研修能力显著提升。
三、抓关键要素,牵住“牛鼻子”。抓校长“核心”,按照“一长N校”理念,实现集团本部与分校一体发展。根据《南县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在选准配强的基础上推行集团分校校长交流轮岗制,轮岗校长9人。抓教师“关键”,教师编制“集团管、分校用”。德昌学校教育集团领办双堰小学后,遴选名师团队到该分校任教。原校的13名教师除1名留任外,6名交流到集团本部跟班学习,6名就地分流。推行集团内名师“多点执教”计划,16名市县名优教师主动到集团分校兼教。抓评价“捆绑”,实行教学管理与评价统一。集团各校整体“捆绑”,“打包”评价。集团坚持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师管理、教学研究和课程实施的“五统一”,用一把尺子衡量集团下各校教育质量,统一考核评估。抓教研“引擎”,实行“教”“研”协同化。集团内成立共同体中心教研组,统一教研活动、教学计划、质量监测,实现集团内教研能力共同生长。县域内分学段,以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小学)、城西中学(初中)、县一中(高中)为龙头,成立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基地校”。2020年秋季启动以来,培训校长36名、教师120人。共建立名校长工作室3个,学科名师工作室4个。
目前,全县城、乡、村学校共组建6个教育集团,县域内外共结成36个帮扶对子,打破了城乡教师交流壁垒,500多名教师深度参与,1100余学生回流,147个大班额全面清零,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得以全面提升,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