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创新考评机制 推进防学生溺水工作网格化管理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0〕第182期
(总第272期)
娄底市创新考评机制
推进防学生溺水工作网格化管理
2020年度娄底市平安建设考评,增设防学生溺水工作,由联席会议办公室(市教育局)负责考评政法、公安、水利、卫健、民政、应急管理、农业农村、人社、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进一步完善全方位考评机制,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常态化督查制度,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全市学生溺水人数大幅度下降,防学生溺水工作取得实效。
一、顶层设计建章立制,构建网格化责任体系。一是突出政府责任,构建责任体系。2020年8月,中共娄底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网格化管理防范学生溺水工作的通知》(娄办发电〔2020〕20号),把做好防学生溺水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调查研究、部署推进。建立市、县、乡、村和学校五级党组织“书记”一起抓和党政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的领导责任体系。二是加强部门协作,上下齐抓共管。明确教育、政法、公安、水利、卫健、民政、人社、住建、应急管理、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职责,安排专人做好职责范围内防溺水工作。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和河(库)区配备专门巡查员或专管员,每年5-10月组织发动群众每天不少于两次巡查,及时阻止学生私自下水。三是家校监管,同频联动。学校实行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学生请假、缺课学生行踪报告、班级安全信息员制度,广泛采用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增进家校联系沟通,提醒家长履行监护职责,确保防溺水安全提示不漏一校、不漏一生。
二、开展全方位宣传,实行网络化防溺水教育。一是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各地各校扎实开展防溺水“六个一”活动,发放《致家长防溺水的一封信》81万余份,悬挂《防溺水挂图》1.2万余张,组织防溺水主题班会课1.4万余场,集中观看防溺水安全警示教育专题片1万余场,积极开展学唱“防溺水安全歌”活动,通过“安全教育平台”组织学生参与防溺水专题学习,不断强化师生和家长防溺水意识。二是营造社会共同关注。宣传部门通过各种公共媒体媒介,立体式、全方位播放防范学生溺水教育专题片、公益广告、滚动字幕。学校幼儿园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加强防溺水宣传。各乡镇、村(社区)在主要街道路口、人群密集场所张贴悬挂安全宣传标语和横幅,还运用村村响广播、上户敲锣鼓提醒等宣传方式,增强防溺水宣传实效。三是重点关爱留守儿童。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和共青妇、关工委、志愿者等组织的作用,建立留守儿童花名册和结对联系册,学校和村组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督促监护人履行好监护责任,利用农家书屋、活动中心、运动场馆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
三、摸排安全隐患,实施网格化联防管控。各地依托网格化管理、“十长”责任和“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风险隐患排查机制。一是抓实隐患排查治理。各级各部门对辖区内河道、山塘、水库、水坝、沟渠、溪流、洞坑、废弃矿井等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涉水安全隐患迅速制定具体详细的整治方案,落实整治责任和措施,限期整治到位。2020年,全市共排查整治涉水隐患614处,增设立警示牌9700余块、防护栏420余处。二是开展重点水域巡查。公安部门组织民警、驻村辅警开展联合巡查,学校组织教师对周边水域逐一排查,做到每片水域有人看、有人巡、有人管、有人防。2020年,全市共巡查重点水域3.1万余处,发现、制止学生户外游泳行为130人次。三是加强预警,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各县市区及乡镇建立应急救援队,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加强对学生涉水活动的规范和引导,建立160支应急救援队,增配救生衣3400余件、救生圈3900余个、救生长杆2500余根,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四、严格执纪问责,强化工作责任落实。一是强化督促检查。市、县、乡均建立教育部门牵头,政法、公安、水利等相关部门参与的防学生溺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建联合督查组,开展全方位真督实查活动。二是严格工作考核。将防溺水工作纳入各级平安建设、安全生产和年度绩效考评考核,教育部门牵头制定考评细则、量化计分,营造真抓共促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和纪检部门,对教育宣传责任不落实、管理措施不到位、重点水域漏管失管等现象,严肃追究失职责任,实行通报批评、约谈诫勉、党纪政务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