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专辑(之三十一)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0〕第125期
(总第215期)
教育系统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专辑(之三十一)
汉寿县做好“加减乘除” 助力教育减负
近年来,常德市汉寿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聚焦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从管理制度、行风治理、信息化技术运用、政务服务等方面入手,研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对策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做好服务“加法”,创优教育环境。一是全力创优教育外部环境。建立完善县委常委会议教制度,审议通过《汉寿县公办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学校所有大型维修及新建项目,一律由投资公司负责,让教育卸下担子,轻装上阵。同时,按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20%的要求,全力保障教育支出。着眼应对城区学校就学需求,不断优化城区学校布局,强力推进“七校同建”,有效化解大班额。二是全力创优教育内部环境。全面实施阳光招生。坚决杜绝线下生,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县城区各学校招生秩序井然,一改往日招生乱象,刹住了“走后门”等人情歪风。大力整治“文山会海”现象。2020年1-8月,召开教育系统内部会议6次,较去年同期减少2次,减幅25%;发文51个,较去年同期减少25个,减幅33%。
二、做好管理“减法”,理顺教育机制。从制度机制入手,进一步理清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县直单位责任,着力解决教育系统检查验收多、参与中心工作多等突出问题,让学校回归教育,让教师回归课堂。一是实行归口管理。所有涉校活动由县教育局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统筹实施。凡涉及教育系统的有关事项均由县教育局统一受领,统筹安排。全县各级各单位均不得向包括县属学校在内的各学校直接下达工作任务。二是精简督查频次。出台《入校督查检查考核审批制度》,凡入校开展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以及行业执法活动,需向领导小组报告,经批准同意后,由县教育局与相关单位统筹安排实施。实行督查检查计划清单备案制和统筹实施制度,统筹整合部门考核活动,压减人员数量和活动频次。2020年1-8月,全县教育系统共开展了督查检查考核8次,较去年同期减少4次,减幅33%。三是突出教学本位。充分考虑学校工作特殊性,学校承担的中心工作任务,由县教育局逐项梳理,列出任务清单和具体建议,报请领导小组审定同意后,交各有关单位遵照执行,切实保证教学的中心地位。
三、做好科技“乘法”,提升教育效率。大力推进科技信息化建设,推广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教育教学服务,提升教育效率、减轻教育负担。一是丰富教学资源。以“优质资源班班通”为基础,将国家、省市县免费提供的优质资源直接引入课堂教学,减轻教师备课负担,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益。二是革新培训方式。利用网络平台,把教育科研活动与教师专业培训相结合,推进线上活动与线下交流相结合,以更为方便快捷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疫情期间,充分利用现有网络终端设备,迅速开发线上教学资源支持平台,新增网络教学资源300G,确保了“停课不停学”。三是优化行政管理。推动日常办公信息化,充分利用“钉钉”等平台,推进信息化管理,将教师日常考勤、班级常规管理、学校校务公开、家校联系沟通等内容迁移到网上进行,以实时高效的方式进行管理,减轻学校和教师负担,提高管理效率。四是推进考试评价信息化。建设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校的线上考试阅卷评价系统,实行网上阅卷,大大减轻制卷、阅卷、组考工作量。以往一次全县统考需要2天时间、大量人手进行集中阅卷和更多时间进行试卷分析工作,现在只需半天就能完成阅卷任务,阅卷完成后马上就能给出全方位的考试分析评价,更为精准高效。
四、做好行风“除法”,重塑教育生态。针对教育系统不同程度存在的脱岗离岗、有偿补课、违规兼职、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县教育局重点推动“五个专项治理”,着力清除教育系统作风建设顽瘴痼疾,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一是治理脱岗“吃空饷”。近年,全县共召回或辞退“吃空饷”教师近300名,遏制了教师队伍想走就走、想回就回的混乱现象,严肃了人事纪律。二是治理补课“乱收费”。严厉打击公办教师在培训机构上课、家教家养等行为,开展了经常性巡查,严设“禁补”红线,处理违规教师12人。三是治理借名“牟私利”。严把教辅资料、校服牛奶、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进校园的关口,处理违规征订教辅资料等教师近50人,杜绝食堂“微腐败”、坚持食堂“零利润”,切实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四是治理怠教“庸懒散”。持续开展“五对照五查看”查课行动,督促教师认真落实内务资料,强化考勤管理,对10余名教学常规不落实的教师进行了严厉问责。五是治理顶风“违禁令”。切实落实县委作风建设和省市师风建设相关规定,对涉及有偿家教、体罚学生、收受礼品礼金、打牌赌博等有失师德行为的11名违纪人员实施了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