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专辑(之八)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0〕第119期
(总第209期)
湖南省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专辑(之八)
湖南理工学院以“爱心育人”为特色
统筹推进 “三全育人”工作
湖南理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爱心育人”为办学特色,全面统筹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 “十大育人”体系,初步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强化理念出实招,完善育人机制。一是完善目标体系。根据“三全育人”的工作体系要求,结合学校长期坚持的爱心育人理念,在学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下,制定了“爱心育人”理念指导下的十大育人目标,明确了十大育人体系的内容以及实施牵头单位、协作单位。二是完善运行机制。以爱心育人为核心内涵,确立“项目制+负责人制”形式,建立既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运行的协作机制,建立了“三全育人”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考核办法,各职能部门、教学科研单位全面梳理本部门、本单位在爱心育人方面“应该做什么”“短板有哪些”“应该怎么做”等问题,明确育人路线图、时间表。三是完善保障机制。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学科竞赛与创新实践、教改与课程建设等作为专项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先后立项资助组织育人、课程思政、资助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等“三全育人”项目30余项,特别是对“开门办后勤”的服务育人模式、体现家文化理念的“隐形资助”育人模式、与地方传统文化深入结合的“真人图书馆”文化育人模式等予以重点资助。
二、搭建平台夯基础,畅通育人渠道。一是调查研究“重心”下移。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贯彻落实“三全育人”各项工作为调研重点,大力开展“七进两联系”工作,主动走进课堂、班级、宿舍、食堂、社团、讲座和网络,联系学生党支部、联系学生,利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展“三全育人”调研70余次,举行各类座谈会30多次,与7000多名师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发放调查问卷2280份,把握了一手材料,为十大育人体系科学实施奠定了基础。二是问题解决“端口”前置。“学生为本”是爱心育人的出发点。2019年,学校投入770万元对宿舍楼进行提质改造,购买了3604套家具,为近千间学生寝室安装了智能门锁,解决了学生反映的家具陈旧的问题。上线水电目标管理平台、微信报修平台、大宗食材采购平台和“智慧”食堂平台,放大“互联网+平台”功能,达到了及时维修和平抑物价的目的。投入400余万元实施二次供水工程改造,工程竣工后将惠及13000余名学生,解决了学生宿舍高楼层供水困难的问题。端午节、中秋节走访慰问困难学生200余人次,为孤残学生采购过冬棉衣50余套。为50名孤儿、残障学生发放“隐形资助”,受到新华社、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关注,受到百万网友点赞。三是爱心育人“阵地”延伸。把爱心育人延伸到学生管理前沿,124名机关干部担任学生班级导师,其中9名校领导,处级以上干部比例达64%。实行机关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牵手工程”,24个机关党支部联系39个学生党支部,党员干部参加到学生支部活动中来,面对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学生骨干多重育人模式和多元指导体系,在校园中构建了榜样引领、网络驱动、文化浸润、课程引导等立体全景式育人格局。
三、注重协调求实效,提升育人质量。一是育人主体全面拓展。坚持多管齐下,不断拓展育人主体,实现由单一的学校教师主体向家庭、社会、朋辈、退休教师等多元化的转变,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社会、家庭、朋辈、退休教师“五方联动”的育人共同体。二是育人资源有效激活。全面深化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关系,在省内外共建人才培养基地126个,在任弼时同志故居、革命老区平江县、岳阳楼景区等地建立了50余个德育基地,深化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与属地街道开展“共建道德高地”活动,把思政教育课堂搬到敬老院、企业、中小学等场所。三是育人质量显著提高。一年来,学生参加湖南省第五届大学生思政课研究性学习展示成果竞赛,获得唯一一个特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3项,数量居全省高校第1名、全国第15名。在全国化工设计竞赛、全国高校BIM大赛、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夺得多项金奖。在“互联网+”大赛、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跨文化能力大赛、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师范生技能大赛等赛事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