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0〕第53期
(总第143期)
长沙县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近年来,长沙县坚持“民生立县,教育优先”战略,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坚持优先发展战略,夯实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基础
该县成功跻身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第4位。要让经济发展的加速度带动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教育优先发展是关键。一是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年度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比例常年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保持常年增长。全面停止收取普通高中择校费,学生体检费、学业水平考试费由财政统一买单,对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内的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零收费”,并连续16年确保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让人民群众更大程度享受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成果。二是优先提升教师福利待遇。将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等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按国家、省定项目和标准足额发放,并保持与公务员同步增长。投入1800多万元,实施边远学校教师补贴、农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投资8000万元,确保乡村教师人均一套周转用房。教师教育教学奖励资金也大幅增涨,极大增强了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优先安排学校专项补助。2013年起,每年预算安排400多万元,专项用于300人以下小规模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工勤、门卫支出补助资金;安排700万元,专项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管理服务支出,为学校办学解决了后顾之忧。
二、全面均衡办学条件,抓住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关键
该县已基本解决“有学上”的问题,有效缓解“大班额”,迈入“上好学”新的历史阶段。一是促进布局均衡。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坚持“抓两头、促中间、达均衡”的总体原则,相继出台了《长沙县中小学布局规划》《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让学校建设有章可循,促进了布点均衡、就近入学。建立优势带动机制,把区域内优质学校先进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移植运用到新建学校中。一方面,对县属品牌小学实行集团化办学,另一方面,深化与北师大、湖师大、长沙师范等高等院校战略合作,引进的部分优质资源现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推进校级合作交流,鼓励大校和小校、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一对一”结对,同类型、基础相当的片区学校结为伙伴开展合作研究。二是促进硬件均衡。优先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农村做精、城市做强”的学校建设格局基本形成。优先改造薄弱学校,新改扩建学校103余所,新增学位46743个,“全面改薄”任务全面完成。优先发展技术应用,建立优质资源融通共享机制,建成“网络联校”80所,率先全国建设了“班班通及功能教室管理系统”,成功跻身“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和“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行列。三是促进师资均衡。教师需求向农村倾斜,明确面向农村招聘的新教师在农村中小学校工作服务期至少为五年,期满方可调动。干部配备向农村倾斜,鼓励省级示范性学校校级领导和有培养潜质的中层干部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交流。骨干教师向农村倾斜,建立骨干教师合理配置机制,为全县完小以上学校配备1名以上县级骨干教师,改写了部分小规模或边远薄弱学校没有骨干教师的历史。岗位设置向农村倾斜,建立教师岗位比例控制机制,按照省市县乡村支持计划,农村学校教师高级、中级岗位结构比例,高出城区同类学校3-5个百分点,引导优秀教师从名校、大校向相对薄弱学校合理流动。教师培训向农村倾斜,健全培训模式,优先农村教师培训,师训工作实现学校、学科、年龄全覆盖,并率先全省建成四级名师工作室,“没有好坏之分”的学校均衡布局在长沙县基本形成。
三、深入推进综合改革,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水平
该县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和拓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途径。一是推进评价机制改革。推行统一的办学水平评估考核机制,全面实施新的教育教学调研模式和督学责任区制度,将学校课堂教学、教育联合体科研、特色发展、师生成长以及农民工子女就读比率等诸多方面纳入质量评价内容,促进城乡教育同步发展。在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分类监测工作中,获一类地区进步排名和实现程度奖。二是推进招生制度改革。严格实施“公办不择校、民办不择优”的中小学招生制度改革,取消普通高中择校生计划,确保了公办学校“零择校”目标,公正阳光招生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集中力量推进“大班额”难题化解,小学、初中一二年级班额严格控制在50人、55人以内,普通高中班额严格控制在60人以内。三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稳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共有52项省级课题立项。坚持课堂教育、课外教育和特色特长教育“三位一体”发展,全面推广《成长体验式德育》项目化管理,项目校达104所,新建农村素质教育基地2所,乡村少年宫34所,开发特色项目达62个,逐步形成“一人一爱好、一校一特色”的教育格局。目前在长沙县,“每一个学生都能个性发展,每一所学校都能内涵发展”,正在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