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全力打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专辑(之十八)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0〕第41期
(总第131期)
湖南省全力打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专辑(之十八)
长沙市:织密校园防控网 打赢开学保卫战
长沙市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周密务实、合理高效,着力织密校园防控网,坚决打赢开学保卫战。全市春季开学工作大局平稳,未出现一例疫情,未引发一例负面事件。
一、统筹协调定基调。市委市政府把春季开学工作作为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作为全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分区分级、有力有序推进春季开学和教学活动恢复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开学工作情况汇报,强调要把开学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高度重视和关注各种舆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建新深入长郡、雅礼和周南等部分学校,就开学准备和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现场督导。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明理亲自组织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成员,研究和审定全市《春季开学工作方案》,并就开学准备工作进行了统筹调度。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区县(市)党委政府、各街道社区、各医疗疾控机构积极配合,全面履职,为春季开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现场查验把关口。按照《长沙市2020年春季开学工作方案》,长沙市把“十个到位”作为学校开学的必备条件,制定了前期疫情摸排、隔离措施落实、防控物资准备、校园清洗消毒、师生宣传教育、应急机制建设、师生返校安排、教学教育准备、开学风险防范和现场审核查验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标准。在市防控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市教育、卫健、市监三部门共派出94名干部,分期分批对首批开学的市管学校开学准备工作进行现场查验和专业指导,做到了条件不达到,坚决不开学,隔离不到位,坚决不入学。各区县(市)也严格执行方案规定,做好现场查验,把好开学关口。截止到4月10日,全市列入首批开学的334所学校均已如期开学,首批入学返岗的165122名师生员工,除2655名因特殊情况暂未到位外,其余均已顺利返校。
三、精准落实保稳定。为确保开学大局稳定,市教育局共派出69名机关干部和11名党建指导员,一人一校或一人多校,包干负责,每天到学校督查指导,每天报告相关情况。局班子成员联片联校,深入学校了解情况,指导解决有关问题。建立工作研判和情况通报制度,针对开学过程关注程度高、舆情风险大的问题,适时研判,进一步明确措施要求、完善制度规范,并通过每周一次的视频会议通报情况、加强调度。联合市卫健委、长沙广电制作疫情防控示教片,邀请市疾控中心专家录制防疫专题录像课,利用开学当天组织师生收看,上好开学第一课。各学校发挥资源最大效益,开足入校通道,调配充足的工作人员和体温检测设备,确保学生入校顺畅,并千方百计安排学生合理就餐、适当参加室外活动,特别就学生晨午检和晚检制度、主要活动场所清洗消毒通风制度进行细化,明确了实施的具体时段、责任人员、使用药剂器械、操作方式等,并及时做好登记。
株洲市:“八到位”推进春季开学工作
株洲市高三年级(含职高对口招生考生和民办高考补习学校考生)、初三年级于4月7日正式开学,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至4月8日,高三、初三年级应到学生59003人,实到58137人,应到教职工10006人,实到9970人(应到未到主要是病假、事假及其它原因)。
一是人员管控到位。利用全省复工复学人员健康状况平台和大数据动态监测系统,精准掌握了师生员工及学生家长健康状况。以开学当日往前推 14 天为界限,按照高、中、低三个风险类别,提供复学返校资料。开学当天,显示“绿码”且身体无异常方可入校。开学之后,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继续加强湖北及境外返株师生的排查与管控,截至4月8日,共计4202名师生从湖北返回,目前仍有806名师生滞留湖北。17名外籍教师中10人已回原籍国,7人留在株洲,51名滞留境外的师生中,10人已返回。
二是防疫设施改造和物资储备到位。已为首批开学的高三、初三年级学生按照每人每天1个共6天的用量统一采购了口罩。市直学校均安装了热成像测温仪,统一采购了额温枪(教师每个年级组、学生每个班各一支)、教师口罩(15天用量)、消毒液(15天用量)等防疫物资。各县市区参照市里做法做好了防疫物资的采购与储备。落实学校室内场所通风设施改造、各类场所流动水洗手设施配置、临时隔离观察点设置等。
三是校园环境卫生整治与消杀到位。在开学前对校园进行了全面彻底地清扫与消毒。株洲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利用清明假期,为市直公办高中免费义务提供了专业的校园消杀服务。开学后,各校均按要求每日做好校园卫生清洁和日常预防性消毒,各类厕所1个小时清扫一次、消毒一次。
四是“三个第一”落实到位。以疫情防控、健康安全、心理疏导为主要内容,做好了开学第一课工作。严格落实每日晨、午检制度,并做好登记,把好入校第一关。发现师生有异常情况,第一时间转移到临时隔离观察点,第一时间报告属地卫生疾控及所属教育行政部门。
五是后勤保障到位。严格落实了从业人员及进出食堂人员的防控措施。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和安全操作培训,配齐了疫情防控所需设施设备,搞好了食堂卫生,全面消毒。采取分餐或者分批错时用餐的方式,落实好师生就餐问题。科学安排座位,确保用餐人员间距超过1米且同向或者斜向而坐。教室单人单座,人与人间隔1米以上。
六是校园管理到位。学校均实行封闭管理,严格门禁制度,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加强对进入校区车辆的管理,对所有车辆随行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开展多轮培训和演练,提升教职工疫情防护和处置能力。
七是教育教学安排到位。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学生居家学习情况,各学校均制订了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与安排。提前与新华书店做好了对接,确保教材教辅在开学前到校。对不能按时返校学生尤其是在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无法确定返校时间的学生,采取个性化教学辅导。
八是专项督查到位。4月3日上午,召开春季开学疫情防控专项督查工作部署会。当日下午开始,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迅速行动,按照“无缝隙”“全覆盖”的要求,分级、分片、分批对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2020年春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督查。
邵阳市:高三、初三年级顺利开学
4月7日,邵阳市474所学校、299个毕业班级、18767名教职员工、159306名毕业班学生按时返校。
一是动态摸排,全面掌握师生健康状况。先后7轮完成对全市师生(含幼儿)涉鄂涉疫涉外情况的摸排,了解掌握邵阳近四年考取湖北地区大学的大学生情况,及时将掌握的情况主动报省教育厅及市委、市政府;要求师生如实填报《邵阳市学校(幼儿园)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师生健康卡》,及时掌握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开学前14天的健康状况。大祥区紧盯从中、高度风险地区返回和滞留外地的师生,分类建立微信群,确保防控摸排“零疏漏”。
二是强化保障,确保防疫物资储备到位。各地各校按照中小学校幼儿园防疫指南的要求配齐额温枪(或红外线测温热成像仪)、消毒喷雾器、移动式紫外线灯等防疫专用器械设备和口罩、防护服、手套等防护用品。酒精、洗手液、84消毒液等日常消毒物资及口罩确保了一个星期以上的储备,邵东市按15天使用量做好口罩、消毒液、测温枪等防疫物资储备。截至4月8日,全市中小学校已储备口罩4001263个、额温枪17961把、配置红外线成像仪508台、消毒液、酒精等液态防控物资145130千克,并为幼儿园和小学购置储备一定数量的苍术、艾粉或艾条等中药用于日常消毒。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用于疫清防控资金7348. 22万元,其中市财政安排270万元用于市本级学校疫情防控(含省级资金85万元)。
三是科学施策,把好开学前后疫情防控关。各校在卫健、市场监督、疾控等部门指导下,制定师生返校、报到、教育教学、食宿管里、异常情况处置等各个环节的防控方案,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开学前有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校园整体完成了至少三轮以上消毒,首批开学学校每天坚持两次以上消毒。全面开展师生员工教育培训和安全演练。把好校门关,加强健康监测,执行入校体温检测制度。坚持做好师生员工错峰、分散就餐。严格采购、制作、后厨、售卖间、就餐区域及餐具消毒等环节,严格做到人员一日三次检测,场地一日三次消毒,严守师生食品卫生安全。邵阳县重点围绕师生进校、离校、上课及食堂就餐等4个风险时段,实行分3批错峰进校、错峰离校和错峰就餐,学生上课实行错位就坐,降低人员密度。
四是开展培训,督促学校落实防疫工作。市县(市、区)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分别组织了疫情防控业务培训;市县(市、区)两级按照“2+2”(1000人以上学校每校两名医生两名护士)、“1+1”(1000 人以下学校每校一名医生一名护士)模式,统一调配医生护士帮助指导学校开学疫情防控工作;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对开学学校分片区进行疫情防控现场指导;市县(市、区)教育局机关干部包校蹲点进行督促。市教育局分组对县市区及市直学校防控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五是精心准备,全市第一批次开学平稳顺利。教育、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统一部署,连同医护人员下沉到校,监督指导学校开学、医学防护等工作;市县(市、区)教育局坚持“两手抓”不松懈,以“五个第一”指导学校做好第一批次开学工作,即报好第一天到、上好第一节课、升好第一次国旗、开好第一次灶、安排好第一天学生住校,确保开好头、“两胜利”。各学校根据“两案九制”组织学生按校内行走路线图有序进入校园,做好学生体温检测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