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市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措施实成效好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0〕第7期
(总第97期)
耒阳市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措施实成效好
近年来,衡阳耒阳市积极聚焦教育民生热点问题,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大班额化解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2018年,减少大班额499个,消除超大班额729个,超大班额实现全部“清零”目标;2019年,消除大班额684个,年度目标完成率达224%。至2019年底,全市义务教育大班额两年共下降32.6个百分点。
一、“党政”重教,高位推进全市教育发展
消除大班额,思想重视是前提。为加快推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尽快消除大班额,2018年该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高规格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耒阳市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实施方案》,下设五个工作组,分别由市四大家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合力推动教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当前教育工作特别是消除大班额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召开会议,对消除大班额工作中涉及的经费投入、项目建设、师资补充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和安排部署。市四大家领导多次深入学校,调研指导教育工作,协调解决教育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二、“城乡”兼顾,加快推进教育项目建设
通过优化财政预算、向上争资、社会融资、鼓励捐资、小区配建出资等举措,多方筹措教育资金,加快推进城乡教育项目建设,助推大班额化解。一方面,加快城区教育扩容增校。2019年,筹资5.19亿元,启动实施城区17所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校建设,其中新建3所、改建3所,扩建11所,总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可新增学位1.79万个。每个项目由一名市领导牵头负责,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市主要领导定期调度,现场办公,解决项目建设难题。目前,已有14所项目校完成建设任务,并于2019年秋季开学交付使用,新增学位1.48万个。其中新建学校若兰小学,从项目动工到竣工交付使用,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向社会展示了“耒阳教育加速度”,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另一方面,狠抓农村学校改薄提质。通过改薄提质,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有效吸引农村学生,促进城区大班额化解。2018年,筹资3.5亿元,启动实施“耒阳市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涉及全市中小学校75所,重点对农村薄弱学校实施“四改三化”(改食堂、改旱厕、改澡堂、改宿舍,绿化、亮化、净化)建设,从根本上改善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更好满足农村相对集中寄宿制办学,促进农村办学整体提质。目前该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实施,规划2020年全部完成。同时,加大教学设施设备资金投入,2018-2019年,共筹资5796.8万元,为薄弱学校装备功能室,添置教学仪器设备,有效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三、“多管”齐下,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消除大班额,配强师资是关键。一是大力“补”。2018年全市核定教师编制数9633个,编制数增加32.1%。2018年补充教师780人,2019年补充教师923人,教师满编率从90.4%增加到99.9%,有效满足了城乡教育发展师资需求。二是全面“培”。全面落实“国培、省培、市培”计划,广泛开展“名师论坛、校长论坛、送教下乡、送培上门”等本土化培训活动,年均培训教师6000人次以上。三是充分“激”。大力开展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四有教师”、最美乡村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精神。深入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近两年建设教师公租房近700套,切实改善乡村教师生活住宿条件;按照每月200-500元的标准,落实教师乡镇工作岗位津贴。并将全市偏远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经费从原来每年20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400万元,有效激发了乡村教师的工作活力。
四、“堵疏”结合,依法规范招生入学管理
消除大班额,规范招生是保障。2016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耒阳市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入学实施办法》《耒阳市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办法》等文件,依法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管理,既充分保障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公平就近入学权利,又严控“择校热”,促进义务教育大班额化解。在2019年招生工作中,该市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网上报名系统,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确保各学校严格按照招生政策实行阳光招生;严格禁止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严格跨区域转学条件和程序,防止新增大班额;建立和完善随迁子女身份认定程序,严格工作要求,有效防止假冒随迁子女择校行为,尽量减少农村学生不合理的进城择校行为,有效促进城区大班额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