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区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 建设教育生态圈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19〕第55期
(总第55期)
近年来,湘潭市雨湖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聚力建设10个“1+1+1(强校+弱校+农村学校)教育生态圈”,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村民赞誉“农村里有了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特别是近郊学校学生“回流”情况越来越好。该区2018年因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效明显获省政府1000万元奖励。
一、统筹规划、均衡配置,城乡共建强基础
1.加强顶层规划,坚持教育事业优先。雨湖区是典型的城乡二元地区,农村学校占全区中小学校的62%。该区把城乡教育作为一个大生态系统,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制定《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配套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置工作方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健全区委区政府领导联系学校制度,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提供有力保障。
2.优化学校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全区各职能部门合力推进,实施教师编制整体打包交区教育局统一调配,倾斜农村,农村教师做到退一补一;整合农村学校资源,对地域较大、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设立九年一贯制学校或寄宿制学校,解决学生上学不便问题;着力解决城区入学需求与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矛盾,近4年里投入8.8亿元,新建扩建校园,增加学位7700多个,大大提升教育供给侧质量。
3.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建设合格学校。近年来共投入17620万元,全面消除D、C级危房,新修运动场64560m2,新增绿化21095m2,完成所有合格学校建设任务;共投资3.5亿元,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工作, 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目标;全区中小学拥有计算机3752台,图书64.38万册,教育仪器设备总值达3405万元,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农村中小学生均音体美装备值与市区学校比例达1:1。
二、以城带乡、以强扶弱,优势互补谋发展
1.以点带面,促进管理经验共享。生态圈主导校在规范办学行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精雕细琢,形成“可复制的经验”。一方面坚持校长轮岗交流制度化、常态化,校长任职6年必须轮岗,名优校长在不同的教育生态圈流动;另一方面生态圈内主导校培养教学加管理型人才梯队,派至生态圈内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职,将好的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进行传播。近两年,全区10个生态圈主导校向圈内薄弱学校、农村学校输送了数十名管理人员。
2.化静为动,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实行骨干教师流动定时支教,特级教师和区级以上骨干教师须定期到农村学校服务,每年完成40课时以上的兼职支教任务;实行城乡换岗计划,农村教师以及新进教师进城跟班学习,城区优秀教师下乡进行支教活动和经验交流。针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紧缺学科师资不足的问题,近几年全区公开招聘教师342人,送培公费定向生312人,全部补充至农村学校;实行跨校任教和校际交流帮扶方案,确保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开齐、开足、开好相关课程。
3.化被动为主动,促进研训一体化。启动教师全员参与工作坊研修工作,全区在编1375名教师,按学科组建21个工作坊;学科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工作坊“三人行“团队。教师工作坊研修通过梳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确定研修主题,将区本级教研活动、名师工作室和教师培训及网络培训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3年,雨湖区送培农村教师2800多人次,年培训率100%。
三、创新机制、综合施策,协同推进促改革
1.保障配套服务,推动教育生态圈“动起来”。建立以工作绩效和实际贡献为主的生态圈动态管理机制,区政府每年拨付生态圈基本运行经费120万元,明确“跨校任教”课时补贴每节30元,“城乡换岗”教师交通补助费姜畲镇老师每人每学年8000元、鹤岭镇老师每人每学年10000元。近三年,发放城乡换岗、跨校任教、流动支教、边远学校教师津贴共计300多万元。投入资金1400万元,建设乡村教师周转房163套,让教育生态圈内的教师“下得去、留得住”。
2.创新评价机制,推动教育生态圈“活起来”。以教育生态圈为单位,建立捆绑考核机制。每年对生态圈在教育理念引领、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互动交流、教学资源共享、学校共同发展等五方面进行捆绑式评价考核,通过以奖代投的方式每学期对每个生态圈给予3万元的建设经费。其他活动也以生态圈为单位进行评比,每年的奖励经费达到20万元。各生态圈捆绑考核、抱团发展,变“单位独有”为“圈内共享”,实现了城乡、校际间的师资均衡和学科岗位均衡,让教育生态圈内的教师“有信心,有目标”。
3.完善激励机制,推动教育生态圈“强起来”。对各教育生态圈参与均衡配置和交流的教师在评优评先、岗位定级、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先倾斜。每年的教师节设立“最可爱乡村教师奖”、“教育莲花奖”,规定获奖乡村教师不得低于50%,起到了表彰先进、鼓舞后进、激发斗志的作用。此外,设立了教育生态圈专项奖励经费30万元,对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奖励,让教育生态圈内的教师“有激情,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