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江新区虹桥小学连续8年推进体育改革 构建“全员文体”新样本
湖南教育快讯〔2025〕第1期
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虹桥小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体育强国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秉持“健康第一、以体树人、全面发展、提升素质”的核心理念,积极探索全员体育改革,建立“一核三育五全”的体育新模式。2024年,学校实现了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从5%到82.79%的快速提升,提前7年3倍完成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率25%以上”的目标。
全员参与,以“大体育”夯实“发展根基”。针对学生身体发育不均衡、体育兴趣存在差异、专业技能难以熟练掌握等问题,创新实施体育走班制教学,让学生每年都能参加一次运动会,六年内能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一是人人有项目。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排课时一律优先排体育与健康课,同一年级的课视为一个单位统一排课,体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一学科”。同时,将体育组分成四个专业小组,分别对本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课时计划、教材内容以及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为每名学生在小学阶段熟练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创造条件。二是班班有队伍。设置足球、篮球、花样跳绳、健美操四大专业,确定“一二年级普修、三至六年级选修”的开课原则,三年级以上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后,依据技能水平进行分层分班,每个年级的六个行政班分解成八至九个专业班进行小班化教学。三是天天有比赛。2017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全员运动会,涵盖短跑类、球类、力量类、亲子类、表演类等,每个学生可以参加3—5个竞赛项目。此外,篮球、足球每学年每个班级不低于10场比赛,校内班级联赛一年就有400多场次,每周末还有校际友谊赛。学校每年还组织校园体育吉尼斯挑战赛,在醒目位置展示“虹桥纪录”光荣榜,让学生在竞赛中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奋力拼搏的勇气和愈挫愈勇的斗志。
全线协同,以“大联动”培厚“成长沃土”。提出“健康学校、健康家庭、健康社区”的“三健康”发展理念,探索家校社一体化开展体育打卡和竞赛活动,有力服务全民体育发展。一是建好教师队伍。打破体育教师和学科教师的界限,成立虹桥跑团,要求所有教师在每天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时进行跑步运动,让教师都能爱上体育,参与运动。二是发动家长支持。面向所有家长发出“让陪伴从运动开始”的号召,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运动,如亲子运动会、爸爸篮球赛、妈妈跳绳赛、亲子吉尼斯挑战赛等。目前学生家庭参与率达100%,搭建了家校沟通的新桥梁。三是汇聚社会合力。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互动,学校所属社区购置体育设施时,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运动需求,便于加强学生假期的体育锻炼管理。同时,学校与社区共同组织家庭体育打卡和竞赛活动,充分调动社区居民持续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全程监测,以“大改革”推进“精准灌溉”。作为国家社科基金“三精准”项目实验学校,加快改革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对学生体质健康及技能学习情况进行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监测。一是精准测量。将测量评价标准分为体育常规、体质健康和体育技能学习三个维度,分别评价学生体育课表现和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以及学生的技能学习情况。其中体育常规占总成绩的20%,通过学生的上课表现和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体质健康成绩占30%,按国颁标准进行评价,并由专业机构出具《体质监测分析报告书》;体育技能学习占50%,通过学校四大专业校本课程评价体系进行评价。二是精准分析。设立体育进步奖,既看“出口”也看“入口”,尊重不同先天身体素质、成长环境带来的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对学生体能的增值评价,引导学生体质纵向发展,做到适性化评价,让学生的努力得到认同。三是精准干预。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干预,如通过课间素质操进行群体性干预;通过课堂中的体育趣味“课课练”进行小组干预;通过体育社团和体育家庭作业进行个性化干预等。如今,学校体育品牌影响日益扩大,2019年来连续四年获得全国活力校园体育奖。
全面融合,以“大提质”激活“向上动能”。聚焦“育德、育智、育体”三育发展目标,将体育与学科教育、健康教育等进行有机融合,让体育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成长动力。一是以体育德。坚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肩负起“强国一代”的历史责任,自觉践行“强国有我”的时代使命。同时,建立并不断完善“体育×”的特色课程模式,将体育融入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二是以体育智。每天早晨,在学生进校后即组织20分钟“零点体育”运动,排在第一节文化课之前,有效提高学生学科学习的阅读力和专注力。同时,打造“体育+”的学校体育课程模式,如语文老师组织学生撰写体育征文,美术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会徽设计和美术创作,数学老师带领学生研究体育活动中的数学问题等。三是以体育体。学校每名体育老师兼任三个行政班的健康指导师,除了协助班级开展日常体育活动,还要进行具体跟进与指导。此外,设置“运动伤害知多少”“运动伤害自救与他救”等课程,将防灾演练内容与体育项目相融合,如在“逃离震颤”项目中,学生既能运用地震发生时的自救知识,还要分组越过障碍物;在“灭火器接力”项目中,将灭火器的使用与接力跑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