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励全省教育智库勇毅前行
湖南教育快讯〔2024〕第121期
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省教育智库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一致表示,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创新举措、勇毅前行,着力提升教育智库服务决策的能力,为教育强国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教育战略研究中心(“互联网+”教育研究方向) 陈拥贤:全国教育大会是迈向新征程的一次划时代大会,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相互呼应,明确了我国建成教育强国的使命担当和目标任务,提出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的路径举措和行动方案。作为一名教育科研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务必要深入学习领会三中全会和教育大会精神,找准研究领域、提出行动方向、制订落实方案,以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瞄准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智改数转、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重大战略,不断深化对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学科专业体系研究,努力为建成教育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教育战略研究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问题研究方向)杨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寄予了殷切希望,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一名教育科研工作者深受鼓舞和激励,也深感责任和压力。要完成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需要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研究培养造就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大先生,是新时代对教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使命。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作为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教研方式,创新教研模式,探索新的教研路径,为教师队伍建设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教育战略研究中心(服务“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研究方向 )王江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指出,教育强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领域需要“统筹”或“一体”推进。作为教育科研机构,必须坚持和强化协同研究,按照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化推进的战略部署,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统筹推进研究,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一体推进研究,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协同建设研究,各级各类教育主体、政行企校之间等多方面的协同研究,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教育战略研究中心(教育现代化问题研究方向) 王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这六大特质是基于对教育和社会发展现代化、数字化、融合化、法治化及国际化五大趋势的综合考量,全面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的具体要求。学习领会这六大特质需要全面理解教育强国的六大内在关系:一是教育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二是支撑国家战略与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三是知识学习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四是培养人才与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五是规范有序与激发活力的关系;六是扎根中国大地与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
普通高等教育研究基地 盛正发:全国教育大会提到,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凸显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首先,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的核心在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发达地区,提升中西部和偏远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打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其次,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是适应科技进步与产业需求变化的重要举措。高校应当与时俱进,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动态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高校要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同时,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革新,鼓励多学科融合,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教育发展研究基地 谢剑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吹响了向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迈进的号角,令人鼓舞,催人奋发。作为教育决策参考的智囊团,教育专业特色智库应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基本路径、战略任务等具有全局性、关键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集中优势资源,形成研究合力,承担重大问题的科学分析和专业论证,为地方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决策层在面对复杂的教育发展局面,作出科学判断和正确选择提供智力支撑,为教育改革创新献良策、进决策,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资政、资教的作用。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势之下,让教育专业特色智库成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素质教育研究基地 彭玮婧: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不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让我深刻认识到,要实现教育强国,基础教育不能仅满足于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学会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守正方能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要以大会精神为指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既培养学生关心关爱自我生命健康的责任意识,又努力提升广大教师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能力,为学生成人成才创设更有益的环境。
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基地 李海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到“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再到“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民教师职业形象的论述不断丰富,既继承了中华优秀教师文化,又体现了教育的时代要求。弘扬“教育家精神”,并不是要求每个教师都能成为教育家,而是要求每个教师都应学习“教育家精神”、认同“教育家精神”、践行“教育家精神”,在教书育人的生动实践中自觉运用“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要求自己,为教育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 袁建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高瞻远瞩部署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教育评价事关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不科学的评价导向是制约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在全面建成教育强国的攻坚期,必须推进深层次教育评价改革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要创新教育评价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正确处理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要改革评价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形成未来所需的必备技能和关键品格,正确处理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人才培养与满足社会需求的关系。
教育政策与法制研究基地 徐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加强教师待遇保障,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近年来,我国教育立法进入高质量发展“提速期”,当下需要紧抓《教育法典》编纂以及《教师法》修订契机,真正做到通过法治方式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一方面,完善教师权益法律规范体系,明确不同阶段教师的法律地位,确保教师在薪酬待遇、教学与科研自主、职业尊严等方面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优化教师职责法律规范体系,消解教育法律体系关于教师法律责任规定零散、冲突的现象,优化师德失范行为处理规则,实现教师权利与义务、激励与惩戒的协调、统一。
研政校企融合研究基地 刘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校必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持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我们将立足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发挥学校优势和特色,以高等教育研政校企融合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聚焦省委省政府打造万亿文旅产业战略的实践研究,推进湖南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倍增。基地将持续探索搭建融合创新发展研究平台,加强文旅、会展赋能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及人才培养研究,助推实现我省“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教师教育研究基地 童宏亮:在第40个教师节这个充满敬意的日子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不仅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还为我们湖南省“十四五”教师教育研究基地的同仁们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为基地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基地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全面开展教育家精神学习研讨,深入挖掘与积极宣传湖湘近现代教育家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并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育全过程,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为湖南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研究基地 张录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要铆紧政治定力,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坚定党的人民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发挥教育特别是教育者的影响力,教师要以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扎实的知识发挥自己的影响;要激发教育教学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精神、开放精神。通过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教育舆情与风险防控研究基地 付名琪:从建设教育大国到建成教育强国,全国教育大会明确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战略目标。系统跃升,接力奔跑,务期必成,高质量建成教育强国仍需谨守安全底线。面对新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盘棋”,系统防范校园内外部广源、多层、众维风险,上紧预防、管理、干预工作链,织密校园安全保护网。憧憬新发展愿景,我们必须拧成“一股绳”,凝聚安全共识,积极落实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立体守护青少年健康发展。布局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激活“一池水”,坚守教育本心,统筹多方资源,全力推进校园安全的充分、公平、可持续发展。以规范有序托举活力创新,以安全稳定促进求实发展,科教风华正当时。
德育研究基地 赵娟:全国教育大会强调的“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不仅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动力。我们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与骨干力量,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辅导员,我们身处学生工作最前沿,通过深入宿舍、走进课堂、参与活动,做广大青年学生思想的引路人、情感的贴心人、健康生活的知心人;作为辅导员,我们走在思政教育最前端,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以鲜活案例、生动讲述,让思政教育“活”起来,让青年心灵“动”起来,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 熊依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应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将师德师风表现纳入教师绩效评估,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提升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应加强对教师职业指导,要牢记“国之大者”,将“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作为人才培养的政治要求和价值导向。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师德师风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形式,通过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强有力保障。
乡村教育研究基地 谌晓芹、郜娟:教育改革发展是时代的强音,多元化评价是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一环。它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迈向素质教育,聚焦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对于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教师能依据多元化评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引导和反馈。这种多元化评价将激励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培养学习兴趣、动机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个性化发展。同时,它让教育更公平、更具活力和针对性,使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绽放光彩。
义务教育研究基地 张玲、侯钰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基地将从服务于国家高质量义务教育体系的重大战略需求出发,基于湖南教育强省和“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实际需要,瞄准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立足本土教育实践,做实、做好、做强义务教育理论研究、政策咨询和智库基地建设等工作。也将持续跟进“双减”进展、把握智慧教育与义务教育信息化动向、直击乡村教育痛点难点,深耕义务教育政策与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为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基地力量。
普通高中教育研究基地 谢永红: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家精神,是橇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杠杆,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指南。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必须像教育家那样爱教育、懂教育、办教育,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躬耕不辍,求是创新。湖南师大附中将积极倡导教师“行走在教育家成长路上”,引领教师践行报国兴邦之志,铸就为师为范之德,涵养乐教爱生之仁,保持勤学笃行之姿,锤炼因材施教之艺,提升启智润心之智,努力成为富于情怀、勤于学习、长于实践、崇尚学术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
职业教育研究基地 郭广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教育强国需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引擎,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引擎,为产业发展输送新鲜血液,更需要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贡献力。二是正确处理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竞争力。三是正确处理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力。四是正确处理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力。五是正确处理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职业教育研究基地(职业师范方向) 唐智彬: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汇聚起建设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在这一背景下,推动教育综合改革,不断促进教育创新,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突破边界,形成提升教育能效的关键引擎;立足“大教育观”,关注教育的终身性、全面性、全程性和全民性,全面深刻审视教育协同问题,将教育链条上下游的各个环节视为一个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建涵盖广泛、深度协同的优质大教育生态系统,打破传统教育壁垒,促进教育资源的高效流动与共享;在稳健提升产教研协同育人质量的基础上,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卓越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全面繁荣与发展,打造人力资源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