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绿色教育”助力“双减”落地落实

近年来,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坚持“让每个生命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推行“绿色校园、绿色教学、绿色德育”三位一体的绿色教育。根据中央和省市“双减”政策要求,学校通过完善“绿色教育”构建课后服务体系,育人质量实现明显提升。
精心打造特色鲜明的绿色课程。学校从“绿色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推出独具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并按照“按需开课、应开尽开”的原则,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做到“五育并举”。一是赋能课程导师。将特级教师工作站、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工作坊组成“未来教师绿色发展研究院”;重点就文化、科技、体育、艺术四大门类,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师绿色课程开发能力;推行绿色课程导师制负责制,78位教师与42个社团、36个活动小组建立一对一指导关系。二是丰富课程供给。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创客中心等“十大中心”为主阵地,系统推出“作业辅导、体育锻炼、审美鉴赏、快乐劳动”的“双减”课后服务课程,涵盖中国礼仪课、思维训练课、手工制作课、趣味编程、3D打印、民族舞、机器人&创客、游泳、足球、跳绳、尤克里里、传统绘画、流行音乐等36门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三是便捷课程服务。依托长沙市教育局基于空间开发的“学校、家庭、社会”一站式课后服务系统,给学生提供菜单式、多样化服务项目,推行学生、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和教师对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双向评价机制。同时,学校通过对学生选择的课后服务类型、热门课程、覆盖率、参与率、满意率等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全程监管。
创新推出“四五六范式”的绿色课堂。课堂是“减负”的核心环节,学校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新推出“四五六范式”绿色课堂,删除低效高耗的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四”即“两型引入、重点微视、高效探究、幸福分享”四个环节;“五”即“理念新、特色明、讲练精、技术潮和细节美”五个关键;“六”即“落实三点技能(基点知识求快、重点知识求熟、难点知识求会)、体现三个特征(高效、幸福、两型)、释放三种情感(学科热情、课境实情、人文真情)、贯彻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实施三种互动方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做到三种合情律动(人人动口、人人动手、人人动心)”六个要求。学校绿色课堂范式下的教学活动,侧重情景引入、问题研究、任务驱动、项目式学习。绿色课堂确保学生是主体,是主人,是主角,让孩子们在幸福的课堂中成长,在主动学习中成长,在学科核心素养的熏陶中成长,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做到绿色教育和“双减”目标相得益彰。
全面实行精准配餐的绿色作业。绿色作业的核心是“减量增效”,学校在作业布置中讲究策略方法,精准分层实现减负目标。一是制定策略“三限三定三先行”。学校以教研共同体为抓手,以智慧校园为依托,优化基本策略。“三限”即每周限次、每日限科、每科限时;“三定”即定时长、定形式、定内容,分层布置,按需选做;“三先行”,即先分析学情,先研究资源、先试做作业。二是要求教师“先配餐再试餐”。学校各备课组结合学情和教学进度,集中研究、分层设计,按照初中作业平均每天总时长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不同目标配出基础性作业和弹性作业“套餐”。备课组老师担任作业“试餐员”,轮流“试做”,体验作业难度,记录所需时长,再经修改确定,并提前一周公示。三是引导学生“先选餐再用餐”。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力和兴趣,通过网络平台空间,在基础性作业和弹性作业菜单中自主理性“选餐用餐”。学校还推出具有学科特点的非书面形式的作业“自助餐”,比如历史组发起的“历史就在身边”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和课本,主动探寻身边城市、家中老物件和先辈们的历史故事。语文组组织观看《经典咏流传》,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改造,学生们或激情演讲,或分享故事,或诗意大发,写三行诗,进一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探索建立多方协调的绿色监管。“双减”政策能否真正在学校落实落地,主要体现在学生作业负担是否真正减轻。学校探索建立了多方协调的作业统筹监管机制,并实现线上线下“双轨监管”。学校层面,由教学副校长牵头,各职能处室不定期对各年级各学科的作业设计、布置和批阅情况开展视导;年级组长层面,负责日常统筹监管,对本年级作业相关情况定期组织分析研判,制定对策;班主任层面,每天监督协调各科作业容量和时长;学生层面,学校成立学生督导委员会,把作业减负监督权交给最直接的感受者,如果当天作业太多或者单科作业负担重,学生可以提醒老师协调调整;家长层面,可以通过空间查看监管老师作业布置情况,通过学校发布的问卷星提交作业布置情况的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