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扎实推进研究生志愿支教工作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湖南深入贯彻“脱贫攻坚”国家战略,扎实推进省委省政府关于高等院校服务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于2019年启动实施研究生志愿支教工作,每年组织省内高校100名研究生到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开展扶贫支教工作,为全省胜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力量,进一步坚定了研究生服务人民贡献社会的家国情怀。
提高站位,精心部署,切实做好研究生志愿支教顶层设计。一是加强领导。湖南省教育厅党组召开专题会议部署高校服务脱贫攻坚分工落实举措,分管副厅长召集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等相关处室专题研究和落实研究生志愿支教工作细节。在组织研究生培养高校多次宣传发动、调研座谈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迅速制订了研究生志愿支教工作方案,每年从高校选派100名研究生参与志愿支教工作,并于2019年5月份正式启动实施。二是统筹推进。依据各校的研究生办学规模和学科专业特点,在与学校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将100个计划具体分配到14所有研究生办学资格的高校,并根据各校工作开展情况和学校数量的增加,逐年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工作的平稳有序推进。三是督促落实。工作部署后,省教育厅逐校跟进,及时沟通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支持政策,督促指导学校研究生工作部门迅速细化工作方案,做好人员与岗位的具体对接,于当年秋季开学正式启动扶贫支教工作。
精准对接,周密安排,研究生志愿支教迅速落地落实。一是做好对接,创造条件。指导高校将志愿支教与扶贫工作统筹安排,及时与扶贫点所在地相关部门沟通衔接,作好选点工作,并认真了解支教点的需求和基本条件等情况,提前为支教学生做好必须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安排。二是加强培训,明确任务。为帮助志愿者提早了解工作环境,充分做好心理上、思想上的准备,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工商大学等高校在深入发动、自愿报名、严格审核、择优遴选志愿者的基础上,专门组织内容丰富的专题培训,让同学们提早明确扶贫支教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确保打好有准备之仗。三是关心关怀,确保实效。高校书记、校长时常深入支教点看望慰问支教同学,为研究生鼓劲加油,并帮助解决生活中的现实困难。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党政一把手、分管领导等亲自为志愿者作行前动员,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为志愿者配备指导教师,帮助同学们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全程监督,强化保障,研究生志愿支教取得双重成效。一是专门出台支持政策。明确要求学校按标准给予志愿者专项补助、购买商业保险;对志愿者考博、应聘辅导员等方面给予优先录用;省教育厅对工作开展好的学校在研究生相关项目的申报评审时给予倾斜。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高校借助扶贫工作队等方面力量加强全程跟踪管理,确保了志愿支教工作的政策、经费、指导、服务、监管“五个到位”,从而扎实推进志愿支教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三是发挥特长贡献社会。研究生支教志愿者来到乡村学校,不仅给当地学生带来了全新的知识理念、丰富多彩的业务生活,也为服务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志愿者在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积极配合学校扶贫工作队承担专项任务,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支教队积极作为,在当地标志经济林果“黑老虎”的种质资源收集、性状改良及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为芋头村和通道县扩大种植面积,开发系列新产品作出重要贡献;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支教学生开通网上直播带货,帮助村民推销脐橙等农副产品;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支教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指导当地发展种养殖产业,进一步帮助村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