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开福区以“四个突出”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长沙市开福区坚持高位推动出实招、校内校外“一盘棋”,以“四个突出”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突出作业管理有效度。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面作业设计指南》,指导各校做到“学校、年级、班级、学科”作业布置“四统筹”,合理协调不同学科之间作业量。如,各校学科备课组在分层作业布置方面给予集体研讨,确保作业内容合理有效,作业难度水平符合学生实际。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由班主任审核把关,监督其他学科教师的作业和作业量。各校均设置由教学教研中层以上行政担任的“作业布置专干”,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确保各班作业量适量。三是加强设计研究。各校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做到校校都有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小课题。全区小学坚持每周一天“无书面家庭作业日”,布置动手实践型、科学探究型、合作交流型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经历的作业。
突出教学质量有高度。一是提升教师能力。全区坚持开展“新蕾杯”“园丁杯”“星城杯”课堂教学竞赛和“三字一话一技能”教学基本功技能竞赛(即粉笔字、硬笔字、软笔字、普通话、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赛促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大力开展研训,成立片区教育联盟,打造教、研、训一体化的教研新模式,在湖南省在线集体备课大赛中,全区组织1035支队伍参赛,获奖率为56.2%,全市领先;分两轮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的全员培训,有47所学校整校成功验收,获评了湖南省网络研修先进单位。二是打造高效课堂。全区力推智慧课堂,通过全员校赛、片赛及区决赛,有效提升了教师信息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要求教师立足课堂阵地,以生为本,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上好每一堂常态课,努力打造充满“掌声、笑声、辩论声”的高效课堂;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聚力研究学程、教程,发挥课堂评价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情绪,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三是抓实五项管理。以作业、手机、睡眠、读物、体质健康五项重点任务为主要抓手,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学常规和减负工作视导的通知》等5个文件,实现手机管理有力度,睡眠管理有保障,读物管理有成效,作业布置有实招,体质健康有提升。同时,联合下校实地视导,通过查阅资料、听课、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随机抽查,实施“一月一视导、一月一通报”,确保全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科学规范。
突出课后服务有温度。一是实现与家长接送时间“无缝对接”。全区各中小学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针对不同家庭个性化需求,在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不早于当地下班时间的前提下,分批设定课后服务结束时间,解决“上班族”家长的后顾之忧。二是满足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指导各校因地制宜,开设满足学生“作业、实践、扶弱、特长”等多样化学习与发展的课后服务课程。“兴趣+特长”提供菜单式课程供家长选择,减轻家长外培压力;各校每天课后服务安排50%艺体课程,实现学生体艺“2+1”,让中小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三是关心关爱经济困难学生。对建档立卡困难家庭子女实行免费,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双职工子女课后服务需求。
突出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有力度。一是凝聚社会共识。扩大宣传力度,通过开福教育、各中小学微信公众号、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引导家长理性看待校外培训。公布培训机构白名单,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培训机构规范发展合力。二是筑牢风险防控网。率先长沙市成立校外培训机构专项工作组,从基层单位抽调10名骨干人员,设立舆情处置、信访接待、资料收集、财务审计等5个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校外培训机构现场核实、信访维稳、资料收集等工作;由区教育局牵头,联合政法委、公安、市监等部门以及各街道社区,评估培训机构运行状态,建立三级风险网格化排查台账,将1个月内可能爆发的既无法兑现退费(50万以上)又面临关停重大风险的机构列为一级风险机构;将师资不稳定、退费投诉较多、寒假前可能关停的列为二级;其他列为三级。全区共排查培训机构89个,其中一、二级风险机构70个,三级19个。对一级、二级风险机构实行“日报制”“周报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服务平台,设立专用账户,目前共有89家培训机构开户并预存430万最低保证金。三是打好处置组合拳。按照“指导帮扶一批、引导转型一批、稳妥停办一批、重点关注一批”思路,将培训机构分类处置。截至目前,全区已培育了第一批11所培训机构标杆,引导有序转型、停办5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