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学院以“四个结合”提升美育工作成效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近年来,湖南科技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美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以“四个结合”提升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强化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坚定美育导向。积极探索新形式、新方法、新路径,深挖红色资源吸引人、鼓舞人、感召人的精神力量,将党史学习教育和美育工作相结合,以美育促进党史感悟,以党史增进艺术深度。通过开展“读红色经典,做信仰传人”、数学建模重演血与火铸就的革命战争、红色电影配音大赛、品红色经典绘画、“艺心向党,逐梦起航”晚会、“你画,我说,他听”艺术党课、《湘江之魂》《再临赤水》《雪山里的丰碑》情景剧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史学习教育,以舞台为媒介、以党史为内核,用歌曲、舞蹈、图像、电影和话剧生动活泼地描绘熠熠生辉的百年党史,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二是强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美育氛围。着力提升校园环境文化品位,用明德、弘毅、知行等传统价值观命名校内主要楼宇;在校园内建有永州文化名人广场、爱莲湖、鹤鸣(李达)楼、濂溪路、舜德大道以及历史文化博物馆,内设理文化、柳文化、舜文化、女书等陈列馆;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精华的视觉传达,建有孔子文化广场、复兴之路文化墙、民族文化墙以及名人雕像,校园内随处可见传播传统文化的文化石和标牌,教室、食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处处充满文化气息。持续推进校园文化节、读书节、科技创新节、寝室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以及高雅艺术进校园、名家名曲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加强高水平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搭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平台,引领带动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打造“舜德学子”文化品牌,“舜德学子培育工程”被立项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精品项目,“颂舜德文化 暖潇湘柳子”服务实践活动获湖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三是强化与课程改革创新相结合,突出美育功能。制定《湖南科技学院美育工作实施细则》,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打造公共课程、专业课程、特色课程相结合的美育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公共艺术类”课程建设,以选修课程的形式,将公共艺术课程内容全面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并做2个学分要求。统筹整合校内外优质课程与师资资源,面向非艺术专业本科生开设不少于30门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其中《永州红色文化概论》《茶艺与茶道》《电视摄像》《永州旅游文化》《建筑漫游》等十余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一批以《女书习俗》《瑶族长鼓舞》《祁剧》《祁阳小调》《舜帝祭典》等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为主题的特色精品课程。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第二课堂成绩作为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依据。
四是强化与社会实践平台相结合,凝聚美育合力。依托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着力拓展美育教育渠道载体,通过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与政府部门合作,恢复重建了有近300年历史的蘋洲书院,在永州境内建立了舜帝陵、濂溪故里、浯溪碑林、女书瑶寨等20余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与永州市广播电视台、永州日报社签订专项合作协议,深度参与摩崖石刻等地域文化的开掘与研究,在传统文化艺术的提炼、转化、融合中,配合永州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永州文旅这篇文章,协力打造“千年打卡胜地”品牌。加大美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建立与校外艺术类企事业单位人才互聘和双向交流的长效机制,鼓励和支持艺术类教师到校外参加实践锻炼,着力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双师型”美育师资队伍。积极组织参与“公祭舜帝大典”“清明祭柳”“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纪念仪式”等大型文化活动,在追思怀远中升华家国情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