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坚持“三个创新” 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使用“中职模式”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今年6月,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全面部署全国中小学秋季开学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相关工作。根据部署,湖南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实际与整体学情,坚持创新举措、精准发力,确保《读本》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使用取得实效。
创新培训体系,提升教学能力。一是选优参培。7月中旬,教育部组织《读本》使用培训,湖南安排5位教师参加培训,成员涵盖教育科研单位思政教研员、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省级思政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基层教师等,参培人员立足自身岗位,深入学习思考,为《读本》使用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二是组团磨课。8月23日,湖南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精心遴选来自4个市州的24名中职骨干教师组成8个备课小组,分别就《读本》的8个章节,在长沙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体备课,通过分组磨课、集中研讨等方式,制定《读本》课程方案和参考教案,积极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读本》“金课”。三是精准培训。为充分运用前期选优参培、组团磨课的优质成果,9月6日,湖南通过“楚怡大讲堂”,组织全省2000余名中职思政教师进行《读本》教学集中培训活动,邀请教学专家、骨干教师分享课程设计总体方案,展示教学设计与精品课件,切实提高参培教师《读本》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创新教学形式,激发课堂活力。一是授课主体多元化。引导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围绕《读本》使用精心备课、勇于创新,实现师生全员参与、人人争当主角的良好局面。泸溪县第一职业中学建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校领导、专业组负责人、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共同参与《读本》教学,其中,校领导通过QQ群、微信群与学生课后互动,云端答疑;衡阳市信息网络工程学校鼓励学生担任课堂“小讲师”,结合身边事、关心事、新鲜事分享感悟体会,再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实现《读本》教学“有意思”更“有意义”。二是授课场所多点化。指导各中等职业学校师生走下讲台、走出教室,走进蕴藏丰富红色资源与湖湘元素的“社会大课堂”,将《读本》教得有感情、有味道、有力量。长沙航天学校将《读本》教学地点由“三尺讲台”搬到军训场上,观看视频、情景对话、集体宣誓……沉浸式教学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学思想,身临其境受教育;郴州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将《读本》的授课场所从校内向校外延伸,带领学生拜访老红军、省劳模,聆听动人故事,积蓄成长力量。三是授课形式多样化。依托品牌电视栏目“网络大课堂”,邀请国防科技大学名师担任主讲,全省各中等职业学校70万师生同上中职版“开学第一课”,打造《读本》教学范本样板,引导广大中职教师创新《读本》教学形式。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采用“课程+讲堂+活动”模式,结合《读本》教学,组织学生制作手抄报、撰写心得体会,分享所思所感;核工业卫生学校广泛运用辩论法、演讲法、体验探究法开展教学,活跃课堂氛围,以《读本》内容滋养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中职学子。
创新考核机制,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将《读本》使用纳入重点工作任务。湖南省教育厅组织全省各市州、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制定《读本》使用方案,明确《读本》使用要求,要求全省中职学校把《读本》使用作为秋季开学后的首要教育教学任务,切实做好中职《读本》使用和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将《读本》使用情况纳入省市两级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视导。组织秋季教育教学专项视导和指导市州开展全面督导检查,通过工作汇报、随堂听课、评议交流、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全省各中等职业学校《读本》使用情况进行细致检查和科学指导,发现不足及时改进,总结经验大力推广。三是将《读本》内容纳入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普测题库,并作为2022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文化普测必考内容。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结合普测数据,引导各中等职业学校把握学生课程内容掌握程度,找准教学改革切入点,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准确摸底,了解本区域《读本》使用情况,推进中职思政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