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 努力办好高等农业教育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要求,对涉农高校师生予以勉励和期望。湖南农业大学第一时间组织在家校领导、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师生代表集中收看《新闻联播》,并分别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深入领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畅谈学习体会。全体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纷纷表示,总书记的回信是对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充分肯定,让农业高校教育工作者备受鼓舞。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坚持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培育新时代农业发展系统思维,谋划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发展蓝图,主动融入到现代农业生产和实践中去,通过科技化、智能化、机械化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的新时代农民,为乡村振兴、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学校积极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设“隆平创新实验班”“春耘现代农业实验班”等,探索“2+1+1”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四双制”联合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广泛开展乡村振兴基层人才培训,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骨干、新型职业农民、大学生村官等开展专题培训;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联合清华大学举办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坚持“农”科特色,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学校全面铺开机构改革工作,破除原有壁垒,重新整合学科,调整专业布局,按照教师跟着课程走、课程跟着专业走、专业和平台跟着学科走、学科跟着学院走的基本思路, 以“做强农科、做优工科、做精理科、做特文科”为目标,更好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学校袁隆平、官春云、邹学校、印遇龙四位院士与党委书记陈弘共同在《湖南日报》撰文为湖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言献策,提出完善顶层设计,以战略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以政策创新破解体制机制瓶颈;强化人才支撑,以育人用人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多维度创新助推生猪养殖转型升级,全方位提升粮油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交叉融合,全面优化专业和课程结构。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兴农强农”这一根本任务,面向乡村振兴实际需要,着力培养“下得去、用得着、留得住、离不开”的农业人才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科研改革,促进涉农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加快智慧农业、智能装备、休闲农业、共享农业、互联网农业以及农业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学科建设,发展新兴涉农专业,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专业课程体系,为拓展农业功能、发展新型产业提供人才支持。深入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深化科教结合、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创新,构建校内校外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着力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