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学院“四剂良方”助脱贫
湖南科技学院因地制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助推永州市新田县潮水铺村村民脱贫致富。通过一年的努力,全村已有54户244个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一、优化组织,让乡村发展基础硬起来。一是优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村两委的引领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和村民事务决策的“四议两公开”制度,村两委干部严格按规矩办事;吸纳思想觉悟高、综合素质强的2名青年入党,培养2名村级后备干部;建设村支部QQ群,加强党员之间的交流和管理。二是优化民主管理,在全村各自然村建立村民事务理事会,自主决策处理涉及本自然村村民利益的公共事务。三是优化经济组织,将农业产业发展公司、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土地流转大户等经济组织引入潮水铺村,建立现代经济模式。四是优化活动阵地,引进资金对村活动中心进行改造,建设现代化的活动中心。
二、重塑文化,让乡村文明起来。一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结束后,校党委书记即赴潮水铺村宣讲惠民政策,受到村民欢迎。二是春节前夕,开展了春节慰问活动。学校领导和教授组团赴该村为村民书写春联、拍摄全家福、送节日慰问金,并现场祝贺农村淘宝创业店开业,受到社会好评。三是邀请大学生驻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将精彩的文艺节目带到田间地头,将现代文明传递到乡村。四是发挥高校教育优势,开展贫困村青少年关爱活动,邀请该村中、小学生到校参观校园、体验校园,与学校学生党员结成对子,构筑他们的大学梦。同时,学校还组织教师赴该村开展青少年“快乐学习、健康发展”体验式培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五是建设“村村响”工程,让主流思想占领农村阵地。六是帮助建设农民乐队,让村民健康娱乐。七是在确保“普九”入学率达100%和贫困子女无辍学现象的情况下,引导村民子女就读职高和高职院校。
三、改善环境,让乡村美起来。一是抓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环境。争取资金对村内小二型水库竹子坪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争取资金26万元整修泄洪渠300米,新修机耕道1000米,投入10万元新修灌溉渠一条。二是实施“净化、硬化、亮化、绿化、规划”工程,改善人居环境。筹资建设全村集中供水水厂,至2015年底,已投入5万元建成关口自然村供水系统,预计全村集中供水系统2016年底全部完工;引导村民科学养殖家畜家禽,实行养殖区与生活区分离,实行垃圾分类;安排3名保洁员,全天对本村公共区环境卫生进行保洁;村内部分自然村环村道路进行了整理、硬化,其余道路硬化工程将在今年完成,努力改善村民交通条件;投入20万元安装路灯70盏,实现了全村所有自然村道路、重点部位的亮化;引导村民对村内树木草地分片包干管护;完成了整村村庄规划编制和部分自然村村庄规划详规编制,切实解决农村住宅建设无序的顽症;引导村民按规划装饰住宅外墙,并建成外墙装修示范户。
四、发展产业,让乡村富起来。一是成立新阳光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优势,引进民间资本建设公益性和营利性为一体,投资人、村集体和贫困户利益相结合的扶贫经济实体,让全体贫困户以小额信贷资金入优先股取得资产收益,每个贫困户每年可分红3600元。另外,把村集体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每年分红5万元。二是学校派出博士团队,调研潮水铺村资源环境,确定种植金槐作为该村主导产业,并制定了《帮扶潮水铺村发展金槐种植业的实施方案》,要求学校所有副处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引导贫困户发展金槐种植业,实现人均不少于一亩槐林的目标,现已种植300余亩,项目丰产后,贫困户可实现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三是动员村两委干部和党员骨干投资成立金槐产业发展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全村大面积种植金槐。四是以科技扶贫为引领,联合中国农科院专家在该村开展土壤消毒处理应用技术推广研究,改革农田种植模式,发展烟、菜轮种为主导的节水型高效农业。五是帮助贫困户开展劳务输出,通过引导帮扶,2015年全村劳务输出收入共计86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