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教育厅>信息公开>在线联播

湖南女子学院坚持“四化”驱动 抓实大学生劳动教育

湖南省教育厅 jyt.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5-09-04 16:14 【字体:

湖南女子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挥家政学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优势,聚焦课程教学、实践锻炼、文化熏陶、质量评价,坚持四化驱动,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体系化推进课程建设,强化劳动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开设2学分的《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公共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艺术》《创新创业基础》等公共通识课程,嵌入劳动教育相关内容;在学科专业课程中,有针对性地融入劳动教育;开设“整理收纳”微专业以及《插花与茶艺》《非遗棕编技艺》等选修课程,构建了以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为主体、其他课程为支撑、相关微专业及选修课程为补充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常态化邀请全国巾帼劳模、非遗工匠等先进典型来校进行专题宣讲,与中国妇女人才网、长沙市多所小学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整理收纳、非遗技艺等劳动教育课程与教学资源,拓展劳动教育课程育人实效。

特色化开展实践锻炼,培育劳动品质。建设“劳动教育实践中心”,制定推广全国首个《高校宿舍整理收纳标准》,推行“5分钟整理内务+5秒钟清理垃圾”的日常劳动规范,宿舍整理收纳经验推广至省内外10余所高校。开展寒暑假学生家庭劳动“五个一”活动家庭收纳整理、家庭团圆宴制作、家乡发展服务、优良家风调与宣讲、家庭礼仪宣传与展示。实施“母亲赋能工程”,组织学生深入农村、社区开展整理收纳技能培训、“美丽家园”公益行动;到长沙市多所福利机构、康复中心帮助特殊儿童掌握日常生活技能;在中非经贸博览会、旅游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中开展志愿服务;建设隆平稻作公园等劳育实践基地,不断拓展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通过打造“校园-家庭-社会”三级劳动实践场景,让学生在富有特色的实践锻炼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不断提高劳动能力,自觉做到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

融合化培育劳动文化,弘扬劳动精神。一是坚持“劳动+主题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年度主题班会、毕业生离校教育、学生党团组织培训等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做到勤俭、奋斗、创新、奉献;二是坚持“劳动+品牌活动”,精心组织家庭文化节、“阳光宿舍文化月”等品牌活动,通过空间规划设计大赛、收纳整理技能大赛、插花与茶艺展示、“变废为宝”作品展示、“环保大富翁”“劳动勋章花制作”等充满趣味的活动,引导学生领悟“劳动创造美”的深刻内涵。三是坚持“劳动+创新创业”,不断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工作机制,大力倡导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竞赛中成绩斐然。成功孵化一批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其中“云想整理”项目带动上千人实现就业,学生创业故事被央视《焦点访谈》报道。

协同化实施劳动评价,提升劳动素养。构建动态化、过程性、发展性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自觉劳动、诚实劳动、担当责任的内生动力。一是开展全过程数据追踪。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设置劳动实践模块,借助智慧平台记录日常劳动、家庭劳动以及公益服务、创新创业等数据,同时将学生参与劳动教育与实践的表现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实现全过程跟踪记录。二是组织多主体协同评价。引入家长评价、企业评价以及社区评价,构建“学生自评+教师导评+家长参评+社会联评”的四维评价模型,与8所高校共同建立劳动教育联盟,推动实现评价标准的科学化与普适化。三是注重劳动评价结果运用。将劳动评价结果纳入学生年度综合素质测评,与学生评优、入党等挂钩,培育选树“自强之星”、“最美大学生”等优秀学生典型,形成“实践-反馈-激励”的闭环,推动劳动素养培育从被动参与走向主动践行的良性循环。

主办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东二环2段238号
咨询服务电话:0731-84714899 备案号:湘ICP备09005173号-8
湘公网安备:43010202000676号 网站标识码:4300000035
技术支持: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网站技术:0731-82207750(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办公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冬春季),15:00-18:00(夏秋季),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湖南女子学院坚持“四化”驱动 抓实大学生劳动教育

3379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