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大学打造“智慧教学新生态”以数字化转型引领教学管理变革
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湖南工业大学主动突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打造覆盖“教、学、管、评、研”全流程的智慧教学管理体系,通过“数据驱动+流程重构”为双引擎推动教学管理向“数据驱动、智能决策”转型升级。从智能排课到AI巡考,重塑了教务工作流程,为高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实践样本。
数字赋能教师发展与学风建设。学校搭建数字化教师发展中心,将教学资源、成长轨迹、培训活动等全面数字化,打破时空限制,方便教师随时开展学习交流。2025年上半年上线的学分制微课超市已推出127门精品微课,其中《AI赋能教育》专题报名人数超1300人且通过率达99.9%,模块化学习模式满足教师个性化提升需求;同步构建的智能“教师画像”系统整合教学、科研、培训等12类数据,可一键生成能力雷达图并自动分析学习时长、参与度、竞赛成绩等信息,形成精准的“教发运行报告”,助力管理者高效掌握教学动态,实现从模糊评价到精准赋能的转变。依托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学校在全省率先推行课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按不低于6:4的比例综合考评,教师通过AI分析、实时反馈、多维度画像等工具记录课堂互动、随堂检测等数据,促使学生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平台实时生成的学情预警雷达图驱动学术自主查漏补缺,推动学风建设精准化与长效化。
技术革新教学监管与资源体系。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学督导智能化升级,通过AI视频分析,可完成实时字幕生成、多语言翻译、词云提炼、课堂行为分析等功能,精准呈现课堂教学内容与氛围。支持多宫格、列表、卡片等多模态巡课视图,可按校区、楼栋、教室精准筛选教学实况。同时,AI课堂分析系统还能对录播视频深度处理,将课堂教学质量、师生行为与教学计划智能匹配,生成课堂总结及优化建议,为教学质量监管和教师教学提升提供数据支撑。在数字教材与考试体系方面,学校打造一站式管理平台,实现编辑、管理、发布、使用全流程线上化,推动校内数字教材资源高效建设与便捷应用。平台配备的AI智能编写工具,可根据教师需求自动生成文本内容,支持多语种编写,解决理论素材搜集难题。无纸化考试体系成效显著。全校已建成超27万道试题库,2025年上半年组织考试1264场,服务近20万人次,线上线下考试功能完整,有效实现教考分离。
创新虚拟教研与赛事管理形态。为提升教研工作效能,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多维度支持体系。在教研方面,系统创新性地采用虚拟教研室形态,突破时空限制且支持跨区域协作,提供教研活动管理、线上会议、知识图谱建设、教研资源共建、教师培训资料等多项服务,并配备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库。通过智能化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实时生成教研类型分布、资源上传量、活动开展情况等多维数据看板。在赛事管理领域,平台研发了智能申报导航系统,对传统线下竞赛管理模式进行数字化重构。该系统将传统线下复杂、低效、易错的竞赛管理流程,转变为线上化、自动化、标准化、数据化的模式,显著提升办赛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公平性,同时深度挖掘赛事数据价值,可分析参赛者行为轨迹、评审偏好等关键指标,为优化赛事体验提供数据支撑,形成“管理—参与—反馈”的良性生态闭环。
跃升管理效能与模式新突破。2025年3月上线的教务智能体系统深度嵌入微信校园卡,实现高频业务自动化处理,学生通过自然语言对话即可完成90%的教务咨询,大幅提升服务效率。如学生通过语音咨询“如何申请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系统会即时调取其课程成绩、竞赛记录,自动生成学分认定报告并推送审批流程,处理时间从原来的3个工作日压缩至2小时。据教务处统计,新系统运行半年来,教学管理效能大幅提升:排课冲突率降至0.3%,学生事务线上办理率97%,教师行政工作量减少35%,教学异常事件响应速度提升至4小时内。教务处处长张国华教授表示,“当系统能自动预警课堂教学行为异常、预测课程挂科风险、推荐个性化培养方案时,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