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创新开展中小学思政辩论赛 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湖 南 省 教 育 厅
衡阳市创新开展中小学思政辩论赛
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衡阳市坚持“大思政课”理念,抓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广泛开展“校园思享会”中小学思政辩论赛活动,开辟中小学思政教育新阵地,中小学思政育人工作成效显著。
坚持立德树人,开辟思政教育新渠道。一是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市领导联系学校制度,每位市领导至少联系1所学校,定期到学校调研和讲党课。连续两年安排专项经费持续深入推进思政辩论赛,市四大家领导、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县市区党政领导均出席辩论赛活动,对中小学思政辩论赛活动进行指导。二是内外联动。坚决守住课堂主阵地,开齐开足思政课程,全力打造思政教育“金课”。将课堂拓展到校外,从2021年起,每年确定一周为中小学思政辩论周,探索以“问难论辩”的方式开辟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推出以“校园思享会”为主题的中小学思政辩论赛,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社会常识出发,真学、精思、明辨,着力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三是一体行动。经过深入动员,全市900余所学校10余万中小学生踊跃参与。赛事从3月持续到8月,设省示范性高中组、普通高中组、中职组、初中组、小学组五个组别,全市13个县市区先后组织预赛、初赛、复赛,实现各学段的全面覆盖和整体推进。同时,充分发挥南华大学和衡阳师范学院等在衡高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研究组的作用,推动思政辩论赛活动与思政教研工作一体衔接。
坚持改革创新,发掘学生成长内驱力。一是以课程思维组织活动。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科学选择辩论题材,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归类、分析、概括能力,强化学科综合学习能力。在学校组建“模拟辩论队”,在模拟对抗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现场反应能力。二是用竞争机制推进活动。比赛通过班内竞争、年级选拔、校级对抗、现场决赛等环节层层遴选,并现场设置了自我展示、提问互动、专家点评等环节,各校学生通过相互切磋和交流讨论,提前预测对方观点和问题,合作讨论应对方案并组织开展模拟辩论赛,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三是将社会实践融入活动。丰富赛事内涵,不搞“唯辩而辩”,通过赛事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带着问题躬身实践。如针对“衡阳城市名片应该首打产业牌还是生态牌”这一省示范普通高中组决赛辩题,衡阳市一中和衡阳市八中组织参赛学生深入多家单位、工厂、企业和风景区参观学习,学生们在深入社会实践中收集到了大量扎实的事例和数据,感受到了国家进步和社会变化,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持凝心聚力,营造思政育人大环境。一是强化育人导向。紧扣思政教育内核,把思政教育贯穿到思政辩论赛全过程,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养成行为习惯,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廓清认知误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增强使命担当,各学段精心遴选出了60个优秀辩题和30个最具人气辩题,涵盖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内容,让学生在对话与辩论中学好党史、认清国情、明辨是非、知晓善恶。二是拓展社会资源。强化“思政辩论+”理念,发挥辩论赛的带动示范作用,组织学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馆、红色文化研学基地等开展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学习,让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渗透,进一步推动了衡阳市思政社会实践资源的建设与运用。三是扩大宣传影响。发动衡阳广电、党报党刊、主流媒体等进行立体宣传,组织辩题征集活动,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共征集辩题近5000个。组织最佳辩手、最具人气辩手网上投票活动,将校园辩论赛持续打造为社会热点现象。开通抖音直播,场均收看人次超过50万,全程赛事累计超过2000万人收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校园思享会—衡阳市中小学思政辩论赛”成为中小学最“火”的品牌德育活动,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一体育人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