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代育新人》开播引发全省高校师生热议

湖 南 省 教 育 厅
《为时代育新人》开播引发全省高校师生热议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激励青年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近日来,各高校组织师生收看了《为时代育新人》第一集节目《青春之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研讨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
全国模范教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龙兵:《青春之歌》讲述了革命者、救亡者和建设者的青春故事。站在1938年4月被日本飞机轰炸的湖南大学图书馆遗址,回想起当年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艰辛岁月,抚摸着残柱上留下的深深弹孔,同学们双拳紧握,饱含热泪。这种实景式移动思政节目,身临其境,在社会生活中讲深、讲透、讲活了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道理,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激励青年学子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
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正军: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时代育新人》大型思政节目真正打造了思政课的“升级版”,凸显出三大特征:一是高处站位,在价值引领上当先锋。通过深入解析革命故事、党史历程、时代案例与校本文化等生动教材,讲出“大信仰”,阐释“大道理”,成为“大先生”。二是丰富内涵,在改革创新上作表率。通过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结合时代背景、本土红色资源,找准切入点,把握兴奋点,回应关注点,将生动的社会现实生活引进校园、走进课堂。三是构建格局,在协同育人上做示范。树立“大思政”思维,主渠道主阵地配合,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实现育人共同体联动,实现了多方融合、多层融合、多面融合的整体思政大好局面。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艾楚君:《为时代育新人》第一集节目《青春之歌》,动态呈现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青年责任担当,生动展现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磅礴青春力量,视域宏大、构思精巧,感染力极强。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青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年来,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与民族同命运、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彪炳史册的青春华章。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教育引导青年在增强历史认知中坚定青年理想信念,在汲取历史智慧中练就青年过硬本领,在把握历史规律中强化青年使命担当。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培育踔厉奋发的奋斗精神,激发历史主动精神,强化责任担当精神,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辅导员刘伟杰:在观看了思政课《青春之歌》后,作为一名辅导员,我的感触很深刻。这节课从革命者、救亡者、建设者和追梦者四个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青春姿态,彰显了“中国之复兴当亦出于中国青年之奋斗”的青春力量。历史长河奔腾不息,青春浪潮激昂人心。如今我们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既是挑战,更为机遇,这需要青年人才的不断助力创新。高校辅导员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事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青年大学生树牢信仰、塑造人格、锤炼本领、提升素质的重要引路人,在此过程中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青年大学生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灵上解压、生活中解难,在拔节孕穗的关键期,系好他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正确引导他们将个人奋斗与时代责任相促相融,在青春与时代的双向奔赴中,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湖南师范大学学生李玉娇:《青春之歌》节目以课堂的形式向我们生动而真切地诠释了“青春”这个词语百年来的信仰传承,深深地感染和触动了我的内心,强烈地激励并鼓舞着我主动担当起青年人的责任,焕发出属于我们这一代追光者青春奋斗的光彩!课堂将历史与现实交织融合,当年革命者、救亡者、建设者们在自己的青春年华中矢志奋斗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无论是五四运动时期青年革命者们觉醒的怒吼,抗日战争时期青年救亡者们悲壮的呐喊,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青年建设者们艰苦的求索,它们都是那个时代的青年们留下的奋斗烙印,都体现了湖南青年的血性与担当!其中,节目里最触动我的是那台手摇计算机。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建设者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探索求新,利用老旧而落后的设备在短短三个月内突破了英美等发达国家都不可企及的速度。无论时代如何演进,青春的主题是永恒不变的:青春报国,青春奋斗!时代的接力棒已然传递到我们的手中,我们这一代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努力成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和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生文博琦:观看节目《为时代育新人》第一集《青春之歌》,让我重温学习了那些不能被忘却的历史,感受到革命先辈的热血激情,也让我再一次对“青春”一词有了新的理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奋斗目标。时代变迁中的新青年,是伟大历史进程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和创造者。岳麓书院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策源地,这和毛泽东曾经在这里学习和探索关系密切。风云变化,不变的是精神;沧海桑田,不老的是青春。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中国梦只有在一代代人的奋斗中才能变为现实,用教育打开每个人心灵的窗口,沐之以春风,润之以细雨,往往就能于无声处凝心聚力。伟大的事业需要与之同心同向的奋斗者为之奉献,作为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我们这一代人,我们生逢盛世,重任在肩,要去争取做到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生郑雅楠:“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在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之际,我观看了《为时代育新人》节目,倾听不同时代的青春之歌。在观看《为时代育新人》节目后,我对青春一词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我在聆听前辈青春之歌的过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吾愿乘风乎遗则,化作身千亿,以涓滴姿态汇入万顷澄碧。即使耳闻秋风劲吹,亦可感胜似春光,寥廓江大万里霜。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能力,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成为新时代的建功者。
长沙师范学院学生张雅璐: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从青年毛泽东到慈云桂院士,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点亮了我们的青春。回溯历史,民族危难之际,总有中华儿女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主动承担起民族、国家、人民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展现出伟大的中国精神。这昭示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志存高远,激发奋进潜力,做新时代筑梦人。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奋进的时代,一个能让我们尽情施展抱负追求梦想的时代,我们没有理由选择懈怠。我们要同新时代共同前进,一步一个脚印,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人民幸福发光发热。我们将会秉承着强国有我的信念做一个奋进在新时代的追梦人!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马敏:《青春之歌》分别向我们介绍了革命者的青春、救亡者的青春、建设者的青春以及新时代的青春。革命先烈李大钊对革命事业有着伟大的精神,当他被绞死的的那一刻,在场的战友们都不约而同地唱起了同一首歌,他们眼眶里渐落的泪,我们无声的悲哀,都含蓄着对先生无限的崇敬。回首党的百年历程,是一条洒满鲜血的路程,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尽管时代在变,但青春的样子却没有变。青春正当时,不予负流年。让我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与时代同频共振,为时代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