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雨湖区探索推进学校体育“三五”评价体系改革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1〕第67期
(总第353期)
湘潭市雨湖区探索推进
学校体育“三五”评价体系改革
湘潭市雨湖区是湖南省教育评价改革整体试点地区。今年来,该区将体育作为推行中小学校评价改革的试点学科,通过从学校、学生、教师三个层面进行考核评估,推动全区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坚持五把尺子量学校。一是贯彻执行“政策尺”。把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水平纳入对学校办学水平评价体系,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等纳入督导评估范围,把是否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作为考核学校的重要内容,对发现的削减、挤占体育课的行为实行学校综合考核“降等”处理。二是落实保障“条件尺”。制定印发《雨湖区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条件保障机制》,明确要求学校要为体育教学正常开展提供条件保障,实行“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具体抓”,体育教师的配置与业务培训、学校兼职体育教师配备及管理、体育教师待遇保障、学校体育专项经费使用等等,均列入了校长抓学校体育工作的必备指标。三是严格实施“国标尺”。健全“全员测试+抽测”相结合的《国标》测试制度,创新测试方式,引入竞赛机制,做到测试即竞赛、竞赛即测试,激发学生活力,采用第三方对全区各学校进行相对独立的、客观的测试,以获得真实数据。四是健全完善“竞赛尺”。建设常态化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把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体质健康测试内容列入比赛,全区各中小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或体育节,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五是构建特色“文化尺”。在对学校评价的100分之外,另有20分值的特色体育项目加分项,鼓励学校特色发展,特别注重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目前,雨湖区已初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
坚持五个维度评学生。一是参与体育意识度。学生能否主动地、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是评价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标准。课堂上,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课后,通过趣味性体育家庭作业,以“进阶激励法”,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二是掌握体育知识量。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不以简单的问答方式进行,而是体育老师依靠丰富的经验,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现实生活中的应变能力等等,并及时录入智慧服务平台,形成具体报告。三是体育健康行为力。把学生平时每天一小时的体育行为记录下来,根据大数据,学校对学生的体育素养提供更为贴身和贴心的干预,其进步状况、不足之处、存在问题、及时改进的情况等等都可作为评价的依据,有利于学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从而激发追求上进的动力。四是运用技能熟悉度。在评价体系中,学生的体育技能占40%,即按要求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之外,还要自行选择1项体育技能进行测试。五是身体状况健康度。将体检纳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通过对体检数据统计分析,从而掌握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为预防和控制学生常见病、多发病提供科学依据,促使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坚持五类标准考教师。一是师德师风为首要标准。建立健全教师个人、学校、家长、学生多方参与的测评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体育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首要要求,并作为职称评审“一票否决”的关键性指标。二是明确履职基本内容。包括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体育竞赛、体育社团活动、体育特色人才培养、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以及安全突发事件处置等。三是科学制定岗位评价。将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水平。将评价导向从完成课时量转向教学质量、从“教了多少”转向“教会多少”、从教会运动技能转向发展运动能力。四是鼓励参与学习培训。支持教师每年继续教育学习不少于72课时和参加学科专业技能比赛,学习培训情况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中。五是参与城乡交流情况。以区为单位实行体育教师走教制度,弥补专任教师不足、体育课开设不齐的问题,教师走教完成情况成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有力地推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